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议事(2/2)

钦宗见孙觌列,有事要奏报,遂问:“卿有何事要奏报?”孙觌声奏:“启奏圣上。臣奏请罢免蔡京父所有职权,追究其贪赃枉法,政误民之罪行。”

钦宗故此有着一旨。

对蔡京、王黼、童贯、朱勔、梁师成等人,钦宗早追究其责任了,只是对李彦,钦宗尚未下定决心予以追究。现在,见众御史群起而弹劾蔡京父,又围攻李彦,钦宗遂说:“蔡京、王黼、朱勔、梁师成等人,迷惑圣聪,贪赃枉法,胡作非为,以致今日之局面。对蔡京等同党,予以严惩。众卿听旨!”

钦宗下旨:“今日之事,皆源自于蔡京一党。念在蔡京乃太上皇御笔,年事已,贬其为秘书监,代理南京事务。贬王黼为崇信军节度副使,籍没家产,令其转永州,无诏不得返朝。贬梁师成为彰化军节度副使,即日京,不得有误。朱勔消官放,于循州关押。赵良嗣予以诛杀。着童贯立即返京,负责枢密院事务。钦此!”

彦见状,班奏:“启奏圣上,现在汴京防务乃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当优先理汴京防务之事。”

钦宗如此一说,众大臣不好再奏请了,遂声答:“圣上英明!臣等谨遵圣旨。”

随即,班列中迈一大臣来。钦宗俯视了一下,见是御史孙觌。徽宗朝时,蔡攸得势,推荐孙觌了御史。钦宗新立后,孙觌发现蔡京父渐渐失势,为撇清他和蔡京父之间的关系,遂有意弹劾蔡京父。现在,孙觌见老迈的蔡京及其儿蔡攸都未来上朝,觉得是个机会,遂要班弹劾蔡京父

彦也乃蔡京一党,他怕追究蔡京等人的罪行,自然连累的他的上,故以汴京防务为重中之重来迟缓此事。

殿官刚吼毕,一员大臣声叫:“臣有事禀告!”

钦宗:“诸卿之奏,朕为理解。然目今情势,汴京防卫乃重中之重,当首先好,对蔡京一党的置,后续会有结果的。”

事情,他办起来不太顺手。钦宗皇帝要办什么事呢?原来,这时候的钦宗,内心其实倾向于接受白时中、李彦的意见,想派使前往金营,商议割地求和,应付着金国撤军。钦宗心中还有个打算,就是万一议和不成,上离开京师,南下襄,以避风险。若走这步棋,开封府牧张叔夜极力主战,到时候作起来就不方便了。相对于张叔夜,王时雍、徐秉哲要好用的多。

白时中、李彦领旨

宣旨完毕,钦宗转视众大臣,问:“诸位卿还有事情要禀报吗?”

孙觌如此一说,众大臣左右去看,才发现蔡京父未来上朝。于是,许多大臣,尤其是御史们,纷纷列,罗列蔡京父罪行,弹劾蔡京父

随即散朝。

众大臣并不知钦宗心中的真实想法,遂纷纷列,奏请诛杀蔡京等人。

钦宗此举,无疑是举起,轻轻放下,众大臣心中皆有怨言,觉得置过轻;特别是童贯、李彦、蔡攸等人,并未受到罚。其实,钦宗心中,另有打算。蔡京老迈,已是弩之末,好对付。王黼、梁师成手中无兵权,先放,后诛杀。朱勔造成江南民怨,罪不可赦,予以关押。赵良嗣首倡联金灭辽并极力促成,罪不可赦,斩立决。童贯手中有兵权,尚且护送太上皇至亳州,不好冒然下手,只有先把其调回京师,剥夺其兵权,然后予以诛杀。至于李彦,钦宗目前上有依赖,遂暂时不动,待后视情况置。

当夜,钦宗单独招白时中、李彦二人,安排他们派使臣前往金营,商议割地求和之事。钦宗嘱咐白时中、李:“二位卿,此事只可暗中行,万不可让李刚、张叔夜、秦桧等人知晓了。”

众大臣皆摇:“臣等再无事情稟奏。”

殿官便声要喝:“无事卷帘退朝!”

白时中、李彦答:“圣上请放心,我们悄悄行,绝不会让李纲他们知。”

众大臣停止了争吵,一起望钦宗一拜,声答:“臣等恭听圣旨!”

孙觌及御史们见状,又转而围攻起李彦来,说李彦与蔡京同为一党,误国误民,也应当予以追究。

“好!好!”钦宗:“二位卿抓作,勿使金军攻汴京。”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