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十六章 再议联金(2/2)

郑居中据理争辩:“启奏圣上,非是臣伤人,实乃此策系误国之策。陛下,自真宗澶渊之盟至今,已愈百年。百年来,宋辽两国,兵不识刃,农不加役,虽汉唐和亲之计,也不如我朝的安边之策。如今,四方无虞,却要冒然毁约,轻开战端,对外构衅,恐招致天怒人怨。且用兵之,胜负难料。若胜,国库必乏,人民必困;若败,贻害不知凡几!启奏圣上,以太祖之武烈,太宗之神勇,收复燕云,尚且数战俱败,今日何可轻开战端?!”

到了徽宗皇帝时,看着经济越来越盛,放着幽燕十六州不能收回,每年反倒要给契丹贡财,这使得徽宗皇帝心里甚是不平。故此,徽宗皇帝心里,还是倾向于联合金人,灭了辽国,夺回幽燕十六州的策略。

对蔡京的提议,徽宗皇帝琢磨了好几日。徽宗皇帝觉得,如此重大的事情,一直隐瞒下去,也不妥当;就如蔡京所言,提到朝会上去,让大臣们一起议议,说不定又能有许多好的主意,这样才稳健妥当,如此一想,徽宗皇帝遂同意了蔡京的奏请,将此事放在朝会上来讨论。

幽燕十六州均在长城以南,与北宋接壤,之间没有任何天然障碍,辽国人可随时侵;加之辽国骑兵力量,机动灵活,故此在以往的战争中,北宋受其害。

在反对的人里面,尤以太宰郑居中态度最为决。

神宗皇帝就曾许愿,将来谁收回幽燕十六州,就封谁为王。

郑居中的话,蔡京听,但他不便面声援,一来是因为以前的时候他和郑居中不和,二来是因为他知郑居中的话,好大喜功的徽宗皇帝不听;故此,虽然蔡京甚是听郑居中这番话,却不面声援郑居中。

郑居中太看自己了,他不知,其实徽宗皇帝和童贯是一个意思,也是要联合女真,讨伐契丹,收复幽燕故土的。

蔡京的理由很充足,因为兹事大,事关国家最大利益,当慎之又慎,应当多听听大臣们的意见。

这个和平维持了一百一十年,但因为付大的贡银,这使得历任皇帝心有不甘。

看到殿堂上一班大臣皆拥护这一误国之策,郑居中大怒,猛然列,对徽宗奏:“启奏圣上,但凡主张联金灭辽者,皆可推去杀了!”

郑居中听到这个情况后,大为震惊。因为事情并未公开行,使女真的情况,他也不知,朝会上也没有公开讨论此事;故此,郑居中以为此事仅是童贯个人之举,并没有给予郑重对待,想在朝廷正式研究讨论此事时,再提反对意见,予以否决。

自太祖起,因燕云十六州,宋朝与辽国发生了数次战争,均以失败而告终。

郑居中乃郑允中的哥哥,也是徽宗皇帝最为的郑贵妃的哥哥。

当此事提到朝会上后,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赞成的烈赞成,反对的激烈反对。

郑居中的话,除了徽宗皇帝不听之外,还有两个人,甚是不听。

徽宗闻言一怔,面有不悦,心里暗,朕就是主张联金灭辽者,你如此说是甚的意思?!难不成要杀朕啊?故此,徽宗忍住心中怒气,对郑居中说:“联金灭辽之策,卿有看法,但讲不妨,焉何要如此武断,伤人?!”

赞成者摸准了徽宗皇帝的这个心思,故此极力鼓噪,请求立即执行此项策略,而反对者因从中看到了危机,反对起来更是激烈。

蔡京的一言一行,但凡蔡京与徽宗皇帝意思不同,王黼便立,密奏徽宗。因为这个原因,蔡京有所顾忌,在商讨联金灭辽之事上,不敢完全亮自己的态度。

现在,殿堂上正烈地讨论着这个事情。

正是因为蔡京、童贯、王黼之间相互争权,所以,当童贯对收复燕云表现更大的兴趣时,蔡京往往从中作梗。

宋真宗时,总算是得了一个胜仗,结果却签了一个耻辱的澶渊之盟,北宋朝廷每年要向辽国贡,由此来维持两国之间的和平。

为了牵制童贯,蔡京在觐见徽宗皇帝时,假意秉公办事,请求将此事由他们三人协商变为提到了朝廷上,让众大臣们都来议议这个事情,以求稳妥。

郑允中曾作为贺辽主生辰正使,曾和童贯一同使辽国。当时,赵良嗣向童贯献计,要联合女真,攻击契丹,收复幽燕故土。这个情况,郑允中非常清楚,心里觉得不甚合适,作起来非常危险,搞不好会危急大宋江山社稷,遂将此情况,悄悄告诉了在朝廷中担任太宰、副枢密使的哥哥郑居中。

赞成者认为,联金灭辽,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是上苍赋予大宋的重大机遇,此时要是不抓住这个机会,不借助金人的力量,夺回幽燕十六州,估计就永远都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