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9章 君臣夜话东暖阁(上)(2/2)

“京营各如何分派的?”崇祯突然间就问了这么一句。

由于鞑虏多尔衮、岳托所率两路兵已在北京不远的通州会师,严重威胁到了京师的安全,所以现在北京城东面的东直门和朝门方向战事最为吃,城上的灯笼也比别更为稠密些,城外同样设立多篝火,火光一直延伸到很远很远。

杨嗣昌也不敢直接回话,在心中略一思索近日分派署情形,组织了一下语言,方才轻声回:“京中各营原是分为三,一专司守城,一驻防于东直门和朝门外防虏。原来在德胜门外还驻扎一,是用于备援昌平的。现如今各的勤王兵已然陆续到来,昌平当可无虑,这一,现如今也已调往朝门外驻防。”

…………

鞑虏奉命大将军多尔衮由蓟镇青山毁墙寇,扬武大将军岳托则自密云墙岭毁墙寇,两路十万鞑大军已然浩浩在北京东郊四十多里外的通州会师。

杨嗣昌见皇上不在问询,也只得垂手在旁恭敬的肃立着,却是不敢主动向皇上说些什么。

十余万的北京城外失地的民都逃城内,官府也无收容他们,很多人就卷缩着在各个街巷的角落里背风之,他们许多的人挤在一起,无分男女老弱,却都是为了能互相取,靠着大家的温一起捱过一个个冰冷的夜晚,即使如此,每日夜还是会有许多的人在饥寒中被冻饿而死。

大明崇祯十一年十月初三日晚上,北京城大明皇的文华殿内,当今崇祯皇帝先是召见了总监天下勤王兵的内监起潜公公,现在又传召兵尚书、当朝内阁辅臣杨嗣昌觐见。

杨嗣昌垂手站立着,面容平静得如一汪死,没有一丝表情,听到崇祯的问话,语气平和恭谨的回:“卢象升督率宣、大、山西勤王援军日中时已抵至昌平,今夜定可赶至京城。”

文华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殿建筑,位于外朝午门以东,与武英殿东西遥对。明朝初年曾一度作为“当朝太的视事之所”,据“五行说”东方属木,为绿,表示生长之意,故太使用的殿屋覆盖着绿的琉璃瓦片。后因明朝一众太大都年幼,不能直接参与到政事之中,自嘉靖十五年(1536年)后便改为皇帝便殿使用至今,建筑随之改作黄琉璃瓦,著名的经筵典礼也是在这里举行。

京城下,直是如无人之境一般,来去自如不说,每次都比前次的远,劫掠大批金银财帛和人,耀武扬威的离开,曾经武功极盛的大明,繁华无匹的北京城还能经得起几番这般的折腾。

崇祯皇帝躺坐在铺着黄垫的雕龙靠椅上,面容略显憔悴,正对着阁臣杨嗣昌温言问:“卢象升今夜一定能来?”

崇祯皇帝轻轻的,已显得略有些疲惫,经年的劳让他的状态每况愈下,此时像是在静静的思索着什么。

此刻,在文华后殿的东阁内,决定大明朝今后命运的君臣二人正一个坐着问话,一个则站着回话,所谈内容皆是可以列为国朝机密的大事。

两路鞑兵破边墙寇不久,大明蓟辽总督吴阿衡、总兵鲁宗文即相继战死,镇守太监郑希诏更是擅自离职逃跑,清军遂长驱直,此刻正在通州段大运河的两岸肆着,狼烟,生灵涂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