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欲海沉浮(03)(3/4)

事我一定要如实反应,党员,党的

纪律要求不允许我这样做。山区的老百姓太善良了,每到一处,他们都在说打井

队的好,把他们说得像大救星。本来按合同,打井队的吃住是用不着当地群众管

的,但儿乎每到一处,村民小组长都组织群众凑这样凑那样,打井队苦虽苦,但

顿顿有鸡猪羊肉吃,顿顿有小酒喝。村里的群众还觉得过意不去,恨不得把自己

的心肝都掏出来款待那些省外来的大恩人。

这也难怪,山里的群众渴水、盼水的时间太久了,这打出的可是救命水啊!

在几个没打出水的地方,村民小组长竟然领着一群老者给我们下跪,请我们无论

如何再安排打几口试试,彷佛我们就是龙王老爷似的。而凡是打出水的村子,村

民都在井旁立了“吃水不忘打井人”的碑,有的还到县上为打井队做了锦旗。

是不是我真的错了?我也是农民的儿子,家在贫困山区,对农民知根知底。

看到他们对打井队一片感激之情,我不禁反反複複地在心里问自己。

督察打井的工作接近尾声,最后一站是去三山乡一个叫普埂呢的彝族村。

普埂呢是出了名的干旱村,它的干旱程度不仅在云山县出名,就是在全省、

全国都是出了名的。

由于地处高山,加上又是一个三百多人居住的彝村,这个村年年每到正二月

就缺水。今年遇上百年未遇的大旱,干渴度更是可想而知。还在过年前,村里的

人就不得不翻山越岭,一群群、一起起地到十公里、二十公里之外去找水、背水

吃了。

村党支部也曾组织村民在附近的山餐里挖了三十多个沙井,市上也专门拿出

资金请省、市两级的地质专家到该村附近勘探,拨出资金打了四口井,可是老天

偏偏不长眼,口口都是猫抬尿泡—空欢喜,

不打时昨个看都有水,打下去却全没有水。这样的干早程度当然不会被新闻

部门放过。一个月前,作为市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的我,曾与宣传部门

一起带着市电视台、省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对普埂呢的干旱缺水情况进行过专题

采访报道。

于是,普埂呢这个村名立即全国知晓,甚至延伸到海外,只要你随便打开一

个站,都可以读到有关普埂呢干旱缺水的情况。紧接着而来的是不仅普埂

呢得到好处,云山市也跟着大大地沾了光。为这,我和宣传部门的同志还受到市

委、政府领导的高度赞扬。

很长一段时间,很多企业老板都鼓足了劲似的往普埂呢捐资捐物,国内几乎

所有的矿泉水企业都向普埂呢捐赠,云山市的抗旱救灾款也一批接一批地来,拨

款的总数大大地超过了全市所有的县市,听说在全省也是最多的。

听省上下来的抗旱专员说,云山市的旱情,特别是普埂呢的旱情曾牵动了中

央首长的心,连中央首长都做过重要指示,要不是后来玉树发生了大地震,中央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