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 我们要长大成熟才能保护自己(2/4)

八婶不依不饶:“秀儿,别让我算账啦,你到底多大啦?”

“你怀疑隔有特务?”

何天宝讥诮地一笑:“你忘了贵党的人了。”

“北平特务多,日本人,华北伪政府的人,还有你们南京汪伪的人,恐怕都想要盯着你。”

“啊,何家嫂,这些老妈妈令儿改天等何先生门儿我再来跟你细聊,也解个闷儿。何先生,你要是不提我都忘了……”八婶终于说到了正题,“我除了忙活家里那事儿,也偶尔帮街坊介绍个使唤人,你们府上要不要用老妈什幺的?”何天宝说:“先不用了。”

烧了,洗了茶,泡好了茶端上来,八婶还在用嘴画北平地图,刚刚画完半个天桥,看样再说一个钟也画不到东单。

“不是,我们当家的排行老五,这片儿的街里街坊都叫我八婶儿。”

里面都是地北平式的,地下是方砖铺地,木窗糊着窗纸,上是白纸糊的天板。贾家在清末也算是宅门儿,看这些很熟悉,她当年离家走跟着何天宝的父亲私奔,所以跟家里亲戚断了往来,何天宝从没到过北平,自然没见过老式北平住宅,看什幺都新鲜,但又不愿请教贾,就不说话,只跟着看。

“二十七啦。”

“八婶你好。”

何天宝开门,来个满脸情笑容的北平妇女,说:“何先生是吧,我是甬儿的,我们当家的姓邢……”何天宝说:“原来是邢大嫂。”

八婶转,笑嘻嘻地说:“你们新来北平不知,我们这里雇人比南方便宜。还有我说句冒失的话,既然太太没开怀,先生不如买个人来,又得使唤,又能传宗接代,那也不算外人了是吧?”她说到传宗接代,何天宝才明白这位八婶还代卖小老婆,诚心开玩笑:“北平还能买人?”

“不用啦不用啦。”

嘴上这幺说着,八婶已经走了正房坐下了。

候的草,院中间着两棵枣树一棵香醇,树下低低地着几株石榴和夹竹桃。

何天宝觉得时候也差不多了,轻轻咳嗽了一声,问:“八婶,您今个儿来,除了认街坊,还有别的事儿吗?”

好演技,满脸专注地听着,还敲边鼓:“可说呢,我也着急着呢,倒是他是留过洋的,说什幺都是缘分,反而不急。”

“你们小两新搬过来,还没拾掇呢吧,要不要帮忙?”

柳眉一竖,正要反相讥,有人突然踢踢踏踏地沿着甬路走开,砰砰砰地打门。

竖起手指放在红边,示意何天宝不要说话,慢慢走过来,凑到他耳边轻声说:“我们即使是在家里,说话也要谨慎。”

少说了一,若有意若无意地看了何天宝一,当着儿不好意思。

过来让茶,坐下,八婶更是来了神,先夸了十分钟贾模样标致,又打听他们两人老家儿(北平话:父母)都在哪里什幺的,再问:“你们俩多大年纪,结婚几年啦?”何天宝看贾,贾说:“我们是娃娃亲,我比他大四岁,他后来留洋了,前年刚圆房。”

“不用了。”

关上院门,母俩分开,对视。



“哦,这幺大还没开怀(注:女怀胎)那可得上心了。我跟你说,京西有个妙峰山……”八婶鬼鬼祟祟压低了声音,估计要开新书,讲了。

何天宝还挡在门,贾轻轻拉了他衣襟一把——像小媳妇儿给丈夫打暗号,笑着说:“八婶,请屋里坐。”

说:“我们当家的有儿洁癖,自己常用的东西都不准外人碰的。”

何天宝只好跟去陪她坐着聊天,八婶坐在那里,才不逊于金启庆白老太太,而内容截然不同,仿佛少林武当难分伯仲。八婶走的是应时应景的路线,她从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说起,说到应该去哪里买金蒿哪里买粽叶哪里买枣;然后又介绍好的枣应该产自哪一县哪一乡,而哪一方的人来北平常哪一行买卖,哪一行买卖在哪条胡同扎堆儿,哪一行手艺人在哪茶馆淋牙……

告辞,何家“夫妇”在门后告别,贾挽着何天宝的胳膊,何天宝注意到胡同两边影影绰绰仿佛有十几双睛看着他们,应该是好奇的邻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