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07章 秋收(4/5)

务局人手不足,现在他们负责所有收税业务。

只能分批收田税,还好粮食耐储存。

不只是税务局过来收田税,田地贷田款,也是当地乡公所收取,都储存在储粮局这里。

百姓只需要运粮到储粮局,不用跑好几个地方。

石溪会见当地的粮仓负责人王十三。

“你们这收好的粮食,不要堆在大粮仓中,全部装好麻袋。

我走的时候,会把这些粮食全部运走。”

他们储粮局,在汉中和金牛关那里,成立两个超大型的粮库。

这次秋收的粮食,除了用于当地留存,大部分都转移到这两个超大型粮库里。

汉中的粮库,现在就开始接收粮食,它是完全公开,报纸上都有报道。

金牛关的粮库,从修建开始就秘密进行。

这个粮库,只有少量的官吏知道。

石溪经过多次考验,才获准知道这个秘密。

他刚刚负责从宝鸡县和凤县等地,向金牛关粮库转运粮食。

石溪知道统领府为什么保密。

看地图就知道,这两个粮库,一个处在金牛道,一个接近米仓道。

再加上这段时间,统领府频繁调兵。

大战将起,他已经闻到了硝烟味。

大明朝要知道这个秘密,就能轻易推断出,他们要入蜀作战。

青石乡靠近川陕边界,这里的粮食不需要向汉中粮库转运。

石溪接到的秘密任务,就是负责转运粮草,开战之后把这里的粮食,转运到巴州。

他交代好所有事情,走向储粮局外的晒谷场。

这里设置很多高大的秤,它们被铁杆子吊起。

储粮局里面的大秤,一端挂着铁钩子,另一边是秤杆上镶嵌着秤砣。

每一杆秤,只能称量固定的斤数。

旁边也有正常的秤,用于称量散装的粮食。

储粮局这次收粮,没有采用斗这种容器。

容器称量容易作假,大斗和小斗外观差距不大,但收粮的数量差距极大。

秤就很难造假,特别是只能称量固定斤数的秤。

造假也很容易被看出来。

官吏上下其手的空间非常少,还容易监督称量的过程。

晚上,石溪接见赶过来的税警负责人周骑牛和青石乡乡长李天养。

他们商讨好收税的工作,坐在一起吃晚餐。

石溪开心的说道:

“我们一起努力,以最快的速度,把青石乡秋收工作弄完。

它是我负责的最后一个乡。”

李天养敬了一杯酒,道:“这是我们当地用红薯酿的酒。

今年是个丰收年,我一直在等着你们过来。

很多村民想要卖粮,都被我拦下来。

就等着储粮局粮食收购价彻底定下来。

我已经打听到其他地区的收购价,但没有你们带来的正式公文,心里一直没有底。”

李天养很担心,他们青石乡可是山区。

之前在大明朝,需要给别人交更多的税费。

卖粮也卖不上价。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