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二 童谣与立储(2/2)

赵构生了会儿气,自己也回个味来,为皇城司提举的恩平郡王在此案上确实不好多言,他向范曾挥手:“你自去吧,今日之事到此作罢,不许再提!”

次日,即二月二十四日,赵构下诏立普安郡王赵瑗为皇,更名玮。二十七日,赵玮封建王。恩平郡王前往封地绍兴定居。

皇帝突然的礼遇让范曾摸不着脑,他再三谢恩后只搭了半截椅规规矩矩地坐着。

果然,赵构开始连番召见朝中重臣,就立储一事私下换意见。

想到此,范曾心里微微一惊,莫非自己还是想得过于简单了,这个计策分明是将恩平郡王也算计在内!

赵曙继位后却引发了旷日持久的“濮议之争”,对养母曹太后也不甚恭敬。

“陛下明鉴!”范曾“噗通”一声跪下,“童谣最初确实是从王石嘴里传,可是后来,后来——”

t听到范曾夸奖吴扬,赵构的眉微不可查地扬了一下,淡声:“朕今日叫你来不是听你说这些,朕问你,让你查的事情查得怎样了?”

赵构想了想,问:“你说童谣最初是经王石的嘴传来的?朕怎么听说是一夜之间传遍临安坊间的?王石一个七岁的孩哪里有这么大的能量?”

见范曾迟疑,赵构不耐烦:“有话尽说,你这个密谍司掌印何时也学得那般大巾一样吞吞吐吐!”

范曾心,“童谣案”涉及皇位传承,矛又分明直指普安郡王赵瑗和恩平郡王赵璩,其中又牵涉到太祖系和太宗系的承嗣问题,作为当事人之一的赵璩虽然是皇城司提举又如何敢提这一茬,不论他怎么都像是在帮太祖系打压太宗系,争夺储位!

范曾不敢抬,“才都查确实了,丝毫不错!”

范曾对皇帝知自己将吴扬请架阁库的事情毫不意外,他将昨夜的事情备细无遗地说了一遍。末了,称赞:“今日一早小吴大人就去了冰井务,才听说他请仵作详细地教他辨认了尸骨上的伤痕,还要了一本宋慈的《洗冤录》,说是闲暇时打发时间。要说小吴大人也是大家才就没见过他这般肯屈尊实事的,真真儿的难得!”

皇帝突然暴怒:“密谍司既然能查清楚,皇城司是什么吃的?为何查了这许久都没有半绪?”

“是,才已经查到童谣案的源,是杨柳巷一个叫王石的七岁小孩最早传来的,教王石唱童谣的人也找着了,是一个叫柳七的人。这个柳七是绍兴十年的时候从北地投奔过来的,才的人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服毒死了,毒药就藏在他的牙齿里,才怀疑他是金国派来的谍,这些年柳七一直隐藏得很好,如今却突然来,确实有祸我朝纲纪的嫌疑。”

赵构回到御书房,向王沐恩吩咐:“传范曾来见朕!”

“起来罢。搬张椅来,让范掌印坐下说话!”

王沐恩偷觑皇帝的脸,见他打开方胜先是然大怒,随后又晴不定,最后将叠成方胜的两页纸反扣在桌案上,忍着怒气问:“这些人你可都查实了?确曾参与?”

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范曾听这话的意思是皇帝在立储一事上已有定计,他小心翼翼地告退来,决心将方胜上的所有事情全忘个净。

过了片刻,范曾那颗雪白的颅再次颤巍巍地跪伏在皇帝脚下。

“听说你昨夜将颂卿带了架阁库说了好一阵话,为此颂卿留宿中直到今早才,你都说了些什么?让颂卿如此兴趣!”

方胜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人名,王沐恩小心地接过去转给皇帝,立退开几步,以示避嫌。

范曾稍微停了停,等皇帝消化一下这些讯息,又接着说:“那个叫王石的孩也死了,还有他的父母,一家三都死光了。”

二月二十三日,利州提刑狱范如圭向皇帝献仁宗朝三十六位名臣请皇帝立储君的奏章,皇帝一见,“动莫名,连声称赞范如圭乃‘忠耿之臣’”,立刻表示自己要像仁宗皇帝学习,早日建储,以安民心。

是大宋的第三位皇帝,险些绝嗣,幸而的李氏在真宗皇帝晚年替他生下儿赵祯,得以继位当上皇帝,民间还演绎《狸猫换太》的话本。

仁宗皇帝赵祯就没有他老那么幸运,成了大宋第一个绝嗣的皇帝。最后不得不传位给养赵宗实,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赵曙。

赵构举步向外走去,“朕还有事要理,晚间再来皇后用膳!”

当下,范曾将王石一家与皇城司派去拿人的长行发生争执,结果一家三殒命的事说了一遍,“后来的事情官家都知了。百姓围堵皇城司,幸亏小吴大人置得当,这才没有酿成民变。”

虽然赵构没有一举将赵玮立为皇太,但明确了他嗣份,已经是事实上的储君。

注1:据《宣称张氏信谱传》

范曾答应一声,这才从怀里抖抖索索地摸一个折好的方胜来,双手举过递给皇帝。

有了仁宗皇帝的前车之鉴,赵构对立储之事岂能不慎重?只是如今箭在弦上却由不得他再迟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