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十六章 改革吏治,准备登基(2/4)

东汉时期的侍中寺,西晋改为门下省。

“自然不是。”

诸葛亮:“是去年曹丕让陈群定制,今年曹魏那边颁布的选官制度,据说此法取代了察举。”

“我可不想当丞相,你写呗,能过就算我输。”

一百多人自然是不够分的,所以察举制度基本上全由世家大族垄断,汉末看各路诸侯以及他们手底下的人才就知了,几乎少有孝廉茂才

诸葛亮是公认的丞相人选,不过他在名单里把丞相位置推给了沉晨。

其最长官位在三公之下,九卿之上,属于丞相的副手,可以算是副相。三省又有左右仆,位在九卿之下,众官之上。

“嗯。”

可以说我们在汉末时常能够看到的某某尚书、某某侍中,其实就是君主的军事和政治参谋,他们的存在也构成了三省六形。

“察举制度基本上已经被大世家门阀纵,他们垄断了仕途径,再沿用下去意义已经不大,曹丕是个聪明人,用新的选官制度取代旧制度,可比改革旧制度要容易得多。”

沉晨叹息了一句。

其中三省的长官分别为尚书令、中书丞、门下卿,分别掌握执行国家重要政令,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书,负责审皇帝发布的诏书以及尚书台发布的国家政令等。

沉晨沉声:“而且察举制度会导致中小世家和地方有实力的豪及寒门弟缺少仕途径,但九品中正制度后,中小世家与豪寒门就都能为官,这大大缓解了曹魏与地方中小世家豪寒门的矛盾,更能换取大世家、中小世家以及豪寒门的支持。”

诸葛亮就更加无奈了,说:“那你今日来寻我,总不会是来与我闲聊的吧。”

诸葛亮无奈地看了他一,说:“你亦是丞相之才,有何当不得。”

沉晨开玩笑:“兄长,有的时候得认命。”

全国事务集中在三个门,由皇帝、丞相以及诸多副相一起决策,商议,从而更快把命令传达下去。

诸葛亮略微思索,然后赞同:“不错,原来的察举制选的人才很少,往往被大世家门阀垄断。现在九品中正之后,大世家门阀往往占据上上品,其余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可以由其余中小世家豪寒门瓜分,如此人人都有官,确实让曹魏得到了士族支持。”

“但是百姓不如啊。”

因而继续沿用察举制度的

职能大与隋唐三省相当。

沉晨耸耸肩。

沉晨懒得拒绝,反正到了刘备那刘备也会划去,又会把诸葛亮的名字添上,这就无所谓了。

汉代察举制度每年每州也就一个孝廉和茂才,加上三公、监察御史、司隶、州牧,岁举茂才各一人,以及每郡郡选的孝廉一名,每年全国孝廉加茂才只有一百多人。

“你看,急了急了。”

因此在不取消原有的三公九卿制度的情况下,刘备集团依旧是照汉朝固有制度,建立起了三省的政治形态。

九品正中制实际上就是士族的狂

所以诸葛亮和沉晨现在的改制,就不是推翻三公九卿制度改为三省六制,而是提了三省的权力,令其承担起政治架构的任务。

诸葛亮就说:“天晚了,你还不回府邸?”

他瞟了诸葛亮现在在写的名录,笑着说:“兄长只让自己担任尚书令,而让我丞相,你莫不是把大王和我当傻不成。”

沉晨就认真起来,严肃地看着他:“兄长,你知九品中正制吗?”

在三门下还有尚书郎、中书秘、门下史,承担起三个门的日常运作以及长官参谋的任务。

如此就建立了一个脱离三公九卿的效率运作政府。

只不过原来的三省权力没有那么大,直到汉末权力才大起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