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一十九章 借刀杀人(2/3)

诸葛亮沉:“晓卿曾言温煮蛙,现在荆州的情况不宜激,若行改制,则世家离心,民不聊生。因而我打算先从军队、以及官吏开始,裁撤老弱士卒,查贪官污吏,先令军中有将,地方能政治清明,再来步步改善民生,也许要三五年,甚至更久。”

这里面哪一项都不好理。

在官场上裁撤昏庸,反腐倡廉,选贤任能。

在地方上要招抚蛮夷,给予没有土地的百姓分发土地。

刘琦是邓洪在背后游说,那邓洪背后是谁呢?

“唔。”

诸葛亮见他们迟疑,轻声说:“此事,我来吧。”

沈晨也:“当年我向楚王计,收纳黄巾残以及关中、河南等地民数十万,开垦荒地,屯养民田,以至于数年间楚王府库殷实,粮草颇多,楚王为此大肆征兵,便觉能气吞天下,却是顷刻间翻覆,留下诸多后患,确实要整顿一番。”

下毒什么的,那真的是冤枉他了,他只是知历史,还没有丧心病狂到给刘表刘琦下毒的地步。

不过好在诸葛亮也只是觉得事情过于巧合了,试探一问,没有任何证据。

譬如土地和人改制。

还有把山里藏匿的百姓找来,劝他们下山,编纂籍,分发田产,解决贫困。

沈晨和徐庶之所以迟疑,就是因为行改革,会动那些既得利益者的糕,荆州各级官吏,世家大族,必然怨恨。

而偏偏内政问题情况极为复杂,远非三言两句就能说得清楚,里面包有阶级矛盾、土地问题、官员问题、兵问题以及世家豪问题等等,导致荆州上下就像个行将就木的老人,散发着垂垂老气。

否则的话,他还真有可能什么脚。

这其实就是改革内政了。

还不是你沈晨。

而如果要改革的话,就要有一个大魄力的人站来,乾纲独断,掌控整个局面。

“那是自然。”

唯一不算问题的就是襄府库还有留余,粮草比较充足,不至于现粮短缺。

比如在军事上淘汰老弱,留取锐,训练士卒。

“真的吗?”

诸葛亮苦笑:“若是不的话,我们又如何州?曹虽然大败而归,可主公新得荆州,兵不足,人心不稳,若不能改制,令州府上下焕然一新,以如今这情况,如何能战胜得了曹呢?”

不得。”

沈晨自然不能承认,狡辩:“兄长可不要怀疑是我在背后撺掇,世人皆知我受楚王恩惠,又与长公好,为楚王大业死,我岂能有背主之意?”

同时对待世家大族要纠之以猛,削减农田,清查隐,解放隶。

“希望如此。”

诸葛亮翻了个白,然后说:“如今左将军已得荆州,但荆州内同样风雨飘摇,各派系互相倾轧,州府兵事荒废,吏士心怨,财谷并乏,冗官冗兵,你们觉得应该如何?”

但民间百姓还是过得很差,譬如南的屯田民,目前也就混个温饱,遇到灾荒或者兵,十室九空,其它地方的百姓也差不多,丰收年也就饿不死,更别说还想有富余。

诸葛亮微微,然后又看着沈晨:“不过若说长公能想到那些,我是不信的,背后恐有人撺掇。”

沈晨摇摇:“至少现在不得,也不应该由兄长来。”

徐庶思索:“恐怕要行上下整顿,诸如裁撤兵,勤于耕农,积攒钱谷,打造刀兵,至少要休养生息几年了。”

诸葛亮笑:“说得倒是轻松,那你们倒是给一个切实可行的谋划来啊。”

就像商鞅变法一样,动了旧贵族的利益,最终遭到了旧贵族的清算,五分尸车裂而死。

土地和人改革,势必就要从他们嘴里虎

沈晨:“是我六外祖明大义,为楚王长孙以及二公三公着想,力劝长公将州事予左将军,况且长公病重不能维系,亦是无奈之举。

沈晨问:“兄长打算用多久时间来治理?”

就连徐庶看他的神也充满狐疑。

必须要行改革。

因此想把这些内政问题理好,绝非简单的事情。

诸葛亮笑地看着他。

虽然他们不怕死,可面对如此大的旧势力,谁都会稍微犹豫一下。

刘备现在才刚刚掌握州府大权,要想有所作为,就不仅仅要解决外矛盾,还要解决内,比如百姓温饱,兵壮,粮草充沛,上下一心等等问题。

沈晨诸葛亮徐庶都久居南方,都知荆州内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要是信了沈晨的话那才叫鬼来了。

徐庶和沈晨对视一,略有些迟疑。

世家大族拥有大量的土地和人,隐隐产,不纳税、不缴赋、不为州府效力,还欺压百姓,暗藏族兵,成为内祸患。

徐庶有些困惑地看重沈晨:“晓卿,以往谈起国家大事,你都说世间大因人祸与天灾并始,如今孔明从人祸改为人治,你又为何反对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