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十四章 未来的道路(2/3)

“好。”

沈晨扭过看向周不疑:“不疑,先跟我去后院吃东西,晚些我带你去你舅父家,说说这事。”

周不疑,欣喜地向着书架走去。

周不疑四扫视,看到书房七八个书架,琳琅满目的书籍,大为惊讶:“阿晨兄,你这里有好多书啊,我家都没有这么多书。”

里面有很多都是没有注视的普通儒家经书,其它大儒注视的经书倒也有,不过非常稀少,这东西即便是市面上和世家大族也不多,很少能够到。

二人去了后院沈晨的房间。

蔡氏咯咯笑:“是啊,刚生的时候的像个老,就给他取名阿丑,几个月下来,却是愈发的好看,对了阿晨,吃饭了没?”

沈晨也非常欣赏他,要知后世大分小孩的认字年龄是3-5岁幼儿园开始,6岁上小

周不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到在左侧最里面的书架上摆了数十竹简,就问:“我能看看吗?”

得知他回来,蔡氏抱着沈晨五个月大的舅父来问:“阿晨,怎么回来了?”

虽然他在襄的时候要么就住在书院,要么就到和王粲他们一起访友住在外面,但邓洪家永远都给他留了一间屋

沈晨凑过去,看着自己那舅父逗:“阿丑又长漂亮了,粉的,看来应该换个名了。”

到汉末三国时期,这个习俗也一直保留了下来。

他自幼聪明过人,2岁就已认字,4岁的时候就看了很多书,现在虽然不过五六岁,却已经算是博览群书,有了自己理解,这为他将来十几岁就能写文论四首奠定基础。

“倒是有饿了。”

另外还有文鸯的真实姓名其实叫文淑,“鸯”是他的小名,结果后人都以为他叫文鸯,不知他的本来名字,这就像大家把曹的名字叫成曹瞒,刘禅的名字叫刘斗,臧霸的名字叫臧寇一样离谱。

“嗯。”

沈晨笑:“这些有的是朋友送的,有的是在书院抄的,还有的是买来的,不过倒不是什么珍贵的书籍,只有那边那几比较稀少,有一国公的《古文尚书注》,季长公的《老注》,良公的《论语章句》,都是我从书院摘抄下来。”

难怪后来去了许都能跟曹冲这样的天才玩在一起,两个人都是智商,放在两千年后那就是中科大少年班的平,自然以类聚,成为了童年玩伴。

车缓缓行驶,约半个时辰后,车停在了邓洪家门

“祖母,我下山了。”

“那我去吩咐后厨给你准备些吃的。”

在当时这倒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古代的小孩刚生的时候一般是不会取名字的,多取个小名或者名,什么狗黑猪之类的贱名好养活的说法从秋战国就有。

聪颖,像曹冲一样,小小年纪就展现了过人的能力,这才取名不疑。

“当然可以。”

两汉时期涌现了很多大儒学者,但尖大儒的著作却非常稀少珍贵,即便是世家大族,能有一两真迹就足以当作传家之宝。

“好,谢谢祖母。”

沈晨说:“你随便看吧,我刚好要想一些事情,就在院里,如果你有不懂的地方可以过来问我。”

沈晨现在也没地方去,自然只能回叔祖家。

比如汉宣帝刘询小名叫病已,曹的小名叫阿瞒,臧霸的小名叫寇,李通的小名叫亿万,刘禅的小名叫阿斗,吕蒙的小名叫阿蒙,沈晨的小名叫阿晨。

周不疑

沈晨当然搞不到真迹,就只能自己抄写临摹,这也是他闲时得最多的事情。

位置是在后院的主卧边上,独立的一栋院,外面是个书房,里面摆满了密密麻麻的竹简。

因此周不疑能够冒着当时单名贵,双名贱的习俗取不疑两个字,就足以证明一件事——那就是他从小就是神童,如孔四十不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