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十三章 庞统,徐庶(2/3)

但不怎么说,中原大是事实,南方现在兴旺也是事实,每日的人数以千计。

“仲宣先生啊。”

不过可惜的是没有遇上庞统。

由于这个时候庞统并没有什么名气,冒然拜访引人疑惑,所以沈晨也并没有直接去找他,而是打算顺其自然,将来再说。

其中有个年轻人向王粲招招手。

然而这就脱离了白居易原来的意思,成为了歌颂生命的诗句,而不是送别诗。

“它日再会。”

这些人就是徐庶、石韬、崔钧、孟建。

他今年去过鱼梁洲,庞德公的名气整个襄都知,即便是刘表也亲自去岛上几次请他山,都被他婉拒。

众人与他别,士孙萌上了船后,在船舷上向他们招手。

后来才知,庞统其实并不住在鱼梁洲上,他住在襄城东北方向约十多里外的庞氏乡亭当中。

上人山人海,新到一艘客船,并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

王粲惊喜:“元直、广元、州平、公威,你们也在啊。”

本来这也正常。

“它日再会。”

“圣人察之宜,辨万之利,以便生,故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

历史上这四人是诸葛四友,但实际上他们跟庞统的关系也不错。

听到这个名字,沈晨连忙扭过去看。

因此荆州有很多士人找他求学,他不收学生,但只要来找他询问问题的人,基本都不会拒绝。

士孙萌也赞:“这境界令人向往啊。”

《襄记》记载,司徽到荆州之后,与庞德公情莫逆,有一次庞德公有事外,司徽来拜访,把庞德公家当自己家一样,吩咐庞德公的妻准备,说徐庶告诉他,待会会有客人过来与他们一起谈论事情。

而就在此时,来来往往的襄上,又有一艘新的客船到岸了。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徐庶和庞德公关系很好,时常向庞德公请教学问。

就连宋忠都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已经比不得沈晨,所以他常常去拜访一些大儒,像刘表和庞德公他也去找过,询问他们问题。

或许那些编教材的人是觉得这样能向小学生们传达一個观念——人得像野草那么顽生存。

结果去年庞统听说颍川有一位大儒叫徽,于是北上两千里去颍川拜访司徽去了,最近这段日也没听说他什么时候回来,因此两人一直没见过面。

沈晨虽然变小了,可脑依旧灵活,来襄两年,在岘山书院宋忠门下就读,各类典籍都已经会贯通,再加上后世理解,多了几分新意。



王粲睛一亮,顿时叫好:“以野草之盛,告诉文始前途即便有坎坷,也终究会过去,这诗中确实充满了一向上的神。”

“多谢阿晨赠诗,我将一直会记得。”

于是庞德公的妻就给司徽和徐庶他们准备

这让白居易也想说声:草。

沈晨谦虚:“我也是看那野草顽生长,才有此念。”

把朋友家当自己家,从这一上来看,当时司徽徐庶和庞德公之间的关系非常要好。

四句,并且把原来的诗名《赋得古原草送别》改为《草》。

现在却是见到了。

就看到庞统大概十六七岁,长相非常普通,属于放在人群里不会有人看第二的人。

士孙萌拱拱手,然后说:“诸位,就此告别吧。”

他的边还有几人,看年纪也都是二十岁上下。

然而那艘船恰好停在了众人不远,王粲随便扫了一,忽然看到了从船上下来的一个面容普通的少年人,顿时:“庞统。”

王粲等人也一直看着,等到船只消失在了波涛茫茫的汉江江面,向着远隐藏于雾中的樊城而去后,才准备离开。

“好。”

在汉代虽说被称为南蛮之地,比如王粲就在自己的《七哀诗》第二首当中写“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

《魏略》记载,徐庶和石韬因为中原战而一同南下到荆州避祸,与诸葛亮庞统相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