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文 祸(二)--不读诗,无以言(2/4)

(话说,这一次其实长乐完全打歪了,告他的不是杨恽,而且也不是杨恽指使的……另外,他也没落好,上置,是两个人一起夺官为庶……)

在最早的时候,《诗三百》其实只是一本民歌集,但既然它是圣人删述,又既然汉人独尊儒术,《诗》就自然成了基本教材之一,而对于每篇诗作行分段分节,研究其中心思想,挖掘其内在义……自然,也就成了普天下官员文吏们的必修课。

……

但杨恽,他不领情啊!

《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这个孙会宗呢,和杨恽是好朋友,这个信写的,也纯然是于好意,他说你现在是下来了,可未必就没希望上去了啊,你现在应该作惶恐状,作悔悟状,作痛不生状……总之是要让组织上受到你对自己错误的刻认识和诚恳反省,让组织上受到你这个人还是可以挽救的……你怎么不跑不泡不说,还真就安心打家业作生意办实业去了?你喵的有息成不?!

而且,汉人不光重“风”,也奉“”为宗。

(其实,这倒是他的起家之,他早年显达封侯,正是因为首告霍光谋反有功。)

这次的事后,杨恽就回了家。

这个事情,还得从说起。

《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不读诗,无以言,是孔教育自己小孩的话,这个“诗”,指得是《诗经》,也可以叫《诗三百》,因为分成“风”、“雅”、“颂”三个分,很多时候,也可以用“风”来指代它。

杨恽这个人,风评其实并不好。史评以为“廉洁无私;然伐其行能,又刻害,好发人伏,由是多怨于朝廷。”就是说他是个清官不假,但刻薄,举报人,人际关系得很不好。

杨恽他家,不穷,当年他仕为官前,就有过散财千万的豪举,回到家里后,他“治产业,以财自娱。”,算是提前过上了后来老老石老曹还有老啥老啥老啥啥啥们那一大帮的生活。每天宅在家里喝喝酒,听听曲,要不然就门去跑跑生意,收收租,总之小日过得很HIGH……当然,也少不了发发牢,说说怪话的程序就是了。

复有注:南山,齐南山也,国君尊严如南山。

……好,我们开始翻《诗经》。

田彼南山,芜秽不治。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再读一遍这首诗,记住里面的关键字“田彼南山”。

解曰:刺幽王也……

好啦,不必再向下引啦,总之,你说他是牵也行,说他是胡闹也,反正在那个时代中

诗惧穿凿文惧读,以有心算无心,还怕找不事么?更何况,杨恽自己留的把柄,也忒大了些。

……于是,杯了。

解曰:刺幽王也,不知节国用……

……看不来,您就对了,因为,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收到孙会宗的来信,他一扫过,冷笑一声,,然后抓起刀来,啪啦啪啦,文不加,一刻而就,正是我们上面全文引用的《报孙会宗书》

(好,刚才没有认真看的同学,或者现在想不起来内容的同学,请翻回上面,再看一遍这封信。)

汉尚楚声,自汉开国以来,以《离》为代表的楚辞一直有着极地位,得到广泛学习。人香草就是指孤臣孽,恶禽臭准是针对谗佞不臣……这个手法,基本上是个文人都懂。

话说那是公元前五十六年的事了,朝廷中有个叫长乐的,和杨恽不对付,这一天,他收到消息,说有人举报您啦,老一想,这个,没别人啊,准是杨恽个丫的!你喵的,先撩者贱,就怪不得我手黑啦!于是上书举告杨恽妖言若,基本上,就是说他在背后拿皇帝开心编笑话,传不该传的段不说,而且还是用群发的模式……这个状告上去,廷尉和后来那次一样,也定了一个“大逆不”,不过因为是次,于是恩于上,汉宣“不忍”,仅“免为庶人”。

那位说了,再看一遍……也看不问题啊,这文章写的,一看么,是颓废,二看么,还有牢,三看四看……我靠,这个“大逆不”到底在什么地方啊!

解曰:南山,刺襄公也,以其与妹有私……

那个“不读诗,无以言”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并且再也不会回来啦……

这个话,应该说是很贴心了,不是真当自己人,实在不必说这么透的,毕竟,那是两汉,还不是后来学大行,遍地都是德规范的年代。

结果,有人看不去下了。安定太守西河孙会宗与恽书,谏戒曰:“大臣废退,当阖门惶惧,为可怜之意;不当治产业,通宾客,有称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