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内部调查。
毕婵娟只有自己私下调查,时隔两年多的三次行动,每次行动的参与者和知情者各有不同,有的人只参与了「褐雨燕」
行动,有的人知道两年前第一次「过河卒」
计划的情况,有的人则知道第二次「过河卒」
计划情况,很显然,三次都参与或知情的人,是「内鬼」
的概率要大得多。
毕婵娟将三次行动档案中涉及的参与者、知情人一一列出,进行交叉比对,留下几个名字。
看着这几个名字,她叹了口气,这些人中,有她的上级,有她的好友,也有不是很熟的同事,还有她生死与共的战友。
她实在不愿意名单上的任何一个人被证实是内鬼。
有了调查范围,但是远远不够,虽然这三次行动都有很高的密级,但毕婵娟知道,真正的知情者必然不止名单上的这些人,有的密级更高她无权知晓,或档案资料里没有记录,是通过其他途径泄密。
事实上,用交叉比对的方式缩小调查范围是刑
事侦查中常用的方式,毕婵娟很清楚,不止她一个人用这种方法进行过调查,盛剑华也告诉她,政治部和督察在内部调查时,早就用这样的方式确定过重点调查对象,有几个在调查中还被发现了其他问题,但没有证据证明他们是和这三次行动失败有直接关联的「内鬼」。
她还不得不考虑到一个可能:导致林赫卧底失败的「内鬼」,和「褐雨燕」
行动、「过河卒」
计划的内鬼不是同一个人,甚至没有必然联系。
「褐雨燕」
最^^新^^地^^址&039;
&65301;&65364;&65302;&65364;&65303;&65364;&65304;&65364;&65294;&8451;&12295;&77;
行动是国际联合行动,有国外泄露情报的可能,新旧两次「过河卒」
计划间隔了两年,不能排除是两个渠道泄密的可能,用交叉对比方式确定的怀疑对象,只能作为参考。
要多想,多想一层,多想几种可能。
她想起当年方克俭经常对她说的话,对,要多想几种可能,多准备几种方案。
毕婵娟放下卷宗,疲惫的捏了捏眉心,活动肩膀、腰背,将沉重的巨乳搁到桌子上减轻肩背负担。
小秦捧着奶茶和零食过来,坐到桌子对面:「婵娟姐,您还没吃午饭吧,先吃点我的零食。」
「好,谢谢。」
毕婵娟不动声色的将刚才列出名单的纸用卷宗盖住,接过奶茶和零食,她很喜欢这个乐天阳光、活泼开朗的女孩,将她当成妹妹般宠爱,但列出的名单牵涉重大,不能让无关的人看到。
小秦双手托腮看着毕婵娟,大眼睛眨呀眨,问道:「婵娟姐,您去专案组后,是不是很危险啊?」
毕婵娟笑道:「还好,其实现在和以前在档案科差不多,都是坐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