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的歌词用后世的眼光来看都是非常可笑的,不过,在这个时代听起
来却很自然。
在年轻人们的强烈要求下,郭彩云独唱了一首用毛诗词谱写的歌《七律
,答友人》。
她演唱时有几个字用上了湖南口音,听起来特别朴实,纯真。
当然,也很动听。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柳侠惠和其他人一起围坐在公路旁的稻田边上,闭上眼睛默默地欣赏着郭彩
云的歌声。
等到她唱完时,他发觉自己的眼睛有些湿润了。
睁开眼睛四下一看,不单是他,许多知青们的脸上都挂着泪珠儿。
他们这一批人乘坐的五辆卡车到达前进公社时,天已经黑了。
公社的所在地是一个小镇,叫
做龙山镇。
前进公社从前叫龙山公社,是文革开始后才改名为前进公社的。
公社机关由几栋平房组成,围成了一个小院子。
柳侠惠他们这八十多个知青再加上带队干部和司机们,一下就把公社的小院
子给挤满了。
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是吃国家粮的干部,他们这时已经下班回附近自己的家里
去了,只剩下一个姓崔的革委会副主任和一个秘书在值班。
崔副主任倒是比较热情,他赶紧叫秘书去通知已经回家了的炊事员回来加班
,为远方来的知青们准备晚饭,他自己则跑前跑后地为知青们安排住的地方。
公社的招待所只能住下两个带队干部和五个司机,崔副主任只好把知青们全
都安排到了镇上的一所小学。
好在快到农忙季节了,小校提前停课,放学生和老师们都回各自的家所在的
生产队参加劳动去了,只剩下校长和一个打杂的工人留在学校值班。
崔副主任指挥知青们把教室里的课桌拼起来,然后再铺上他们带来棉絮床单
和被子就可以睡觉了。
这个小学总共只有十间教室,五十多个男知青占了六间教室,剩下的三十多
个女知青占了剩下的四间教室。
住的地方虽然有了,可是还有新的问题。
这里晚上蚊子特别多。
崔副主任从办公室拿来了十盘蚊香,每个教室一盘。
可是教室那么大,一盘蚊香怎么够?知青们都带着自己的蚊帐,只是教室里
没有挂蚊帐的地方。
这么晚了,根本不可能再去附近的山上砍竹子来架蚊帐。
崔副主任也没辙了,只能向两个带队干部道歉:「张老师,郭老师,真对不
起。都怪我们事先准备不足,实在是惭愧得很。」
他边说边摊开两手,表示他也想不出好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