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是想只诛首恶,而于谦和胡濙认为应该连坐。
朱祁玉看着于谦说道:“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旺、国无信不兴,既然国法无成文,朕以何法论夷三族?”
于谦极其擅长国家之制,能够明白陛下的大道之行,他思索了片刻,俯首说道:“陛下圣明。”
于谦说的是圣明不是宽仁,是因为这件事不是陛下不生气,相反,陛下非常的生气,怒火中烧。
而皇帝在极其愤怒的情况下,依旧遵循律法做处置,而不是以个人意志和主张去处置国事,这对大明而言是一件大好事。
严格按照法条行事,是法家的核心思想,而儒家的核心思想,则是尊卑有序,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对法律拥有最终解释权。
于谦是儒生,思考问题下意识的从儒教思想去思考问题,而忽略了一旦皇帝以夷三族论处的后果,大明本就是人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争权诿责比比皆是,陛下这里搞个无成文处置,那大明上下就会有模有样的学。
朱祁玉琢磨了半天,不确信的说道:“朕怎么还是觉得于少保在劝朕仁恕之道呢?”
“那还是夷三族好了。”于谦立刻说道,谋反大罪,连汉王府都逃不过一劫,陛下真的夷三族,造成的恶劣影响,于谦也能处置,陛下要是真的不顺气,要撒气,那就夷三族。
朱祁玉听闻,最后做了决定说道:“还是首恶送解刳院,从犯斩首示众,家卷一律流放爪哇也算是废物利用,为大明开海事做出贡献了。”
于谦想了想说道:“要不流放康国?”
朱祁玉沉默了片刻点头说道:“啊,这真的是一个好主意,于少保,不愧是读书人啊。”
论狠毒,于谦作为读书人在这方面是极为合格的,家卷流放到康国去,到了王复的地盘上,王复还不是想怎么收拾他们收拾他们?的确阴损。
胡濙对人性理解深刻,他摇头说道:“还是流爪哇吧,流放到了康国,康国公不会拿他们怎么样,反而会格外优待,毕竟大家都是出门在外。”
和大明的读书人送到官厂做苦役的道理是一样的,干活自然要干一点,但是仍然是待遇最上等的一群人。
在不做人这件事上蠹虫向来不做人,可王复是先公后私之人,以大明利益为先,优待这些流放家卷,有利于大明对康国的羁縻,可想而知王复的选择。
朱祁玉和于谦听闻之后,都有些莫名的怅然:这好人,就活该该被枪指着?
大明内外,感受到了大明皇帝的暴怒,这几年很少出动的锦衣卫们开始出动,缇骑奔波出京,一场震惊整个大明官场的大桉,一场波及京畿、山西、靖安、陕西、甘肃甚至是西域行都司的清汰,在缇骑的绣春刀下,快速展开。
锦衣卫左都督卢忠亲自提领,东厂督主李永昌为督办,证明了皇帝陛下对查处此事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