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041章 改革官制(2/2)

除了三公九卿之外,吴王庆忌还分别设置左右丞相,地位等同于九卿。

因为庆忌事先已经跟季札打过招呼,早有预谋的。

说是试行,但群臣又怎能不知庆忌是铁了心要推行吴国的新官制?

其下有“友冢君、御事、司徒、司、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等官职,仍不分文武!

不由得,公卿大夫们都将怨毒的目光看向孙武,暗暗记恨。

廷尉,掌司法;

除此之外,庆忌还专门设置客卿一职,专门供奉吴的贤才,留守待用。

周初,王室大,礼乐征伐自天,军权集中于周天手中。

但无论三公,还是九卿,均由吴王任免调动,一律不得世袭!

“究竟怎样的官制,才更适合吴国当下的国情,还有待商榷。”

若非孙武怂恿,大王岂能这等事情?

少府,掌专供王室需要的山海地泽收和官府手工业;

吴国的军制也基本上沿袭周王室!

典客,理国内各少数min族事务和对外关系;

大司为最军事长官,协助吴王执掌全国之兵

变革官制之事,的确不应急于一时。”

“太宰所言极是。既如此,新的官制,就在吴国推行一番,若可行,便落实下来。若不可行,当尽早摒弃!”

若庆忌一意孤行,他们又能如何?

九卿,即太常、廷尉、治粟内史、典客、郎中令、少府、卫尉、太仆、宗正。

左丞相负责大事,右丞相则是负责协助吴王,理国政,都是太宰的副手,但归于吴王直接调遣!

三公九卿制现后,原有的上卿、上大夫、中大夫和下大夫官职,一律作为名爵。

太常,掌宗庙祭祀礼仪;

吴承周制,改世卿世禄制,基本上是秦朝模板的三公九卿制,但又有所不同!

除了改革官制外,庆忌又更易吴国的军制。

西周晚期,王室衰微,遇有战事则往往倚重一些诸侯国和贵族大臣的军队!

各诸侯国及一些贵族大臣也都有自己的军队,但一般须听从周天调遣。

三公的只能分别是:太宰为百官之首,协助吴王理日常政务!

看起来,季札是持中立态度,但更偏向于改革吴国官制!

接下来,孙武就从怀中掏关于新官制的竹简,大声宣读起来。

而这三公九卿制,是庆忌在经过思熟虑后,才搬来的。

原来他想过推行更为先的三省六制,但考虑到吴国实在太小,人不多,使用三公九卿制已经够呛,更何况是三省六制?

季札、孙凭、孙武等一众大臣纷纷山呼

治粟内史,掌国家财政税收;

三公之下的九卿的职责为:

吴王之下,是太宰、大司、御史大夫。

郎中令,掌吴王的廷警卫;

太仆,掌廷车

御史大夫为太宰副职,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是吴王的耳目。

见到庆忌已然一锤定音,申息等公卿大夫只能心中哀叹一声,无可奈何!

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直接隶属于吴王,便于王权集中!

宗正,掌吴国宗族事务。

卫尉,掌都城警卫;

“大王英明!”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