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09章 条件(2/2)

及至李瑕击败忽必烈,立即便传书汉中,长寿当时便准备取襄,庐州、江陵之事,俱自其谋划。

自然不是长寿有许多话要说,里面是吕文焕投降的条件。

~~

“再告诉南征的将领们,好饭不怕晚,朕不担心他们攻宋攻得慢,只担心他们狼吞虎咽、吞得太急了,把那些烂、腐一并吞了……”

于是,停歇了数日的攻城战事再次开始。

~~

“大帅说,并非攻不下襄,而是衡量得失,招降是更好的办法。建统元年与吕文德之战虽胜,船只损失却多,今攻襄足然而船只缺,而且擅舟之船工皆已被调往长江……”

李瑕说过,又:“吕文焕若答应,自可任一清廉官,若不答应,便让长寿攻破襄长寿若攻不破,便让姜才率兵北上。”

“这般说来,吕文焕的条件不算过份。”

“若说比,他连比的资格都没有。雄才大略的圣天,临安一相提并论?”

韩祈安奋笔疾书,没有多劝李瑕妥协。

“在长安,我们在说着迁都,是为开疆扩土、千秋万代;在临安,赵禥许是也在说着迁都,却是因贪生怕死,苟且偷安。”

另一方面,为表忠诚,吕文焕愿为先锋,征讨赵宋,安抚沿江军民。

这日来的又是长寿的信使,将一封厚厚的信递给李瑕。

下去。

“是。”

信上所言,吕文焕并不愿辜负大宋皇恩而叛降,然而考虑到李唐复兴、一统在即,他希望天下早日太平,因此提了几个条件,首先便是唐军不得伤襄百姓一人。

“军阀嘛。”李瑕,“他自己的吕家军,城粮足,又不用听宋廷命令。”

“吕文焕归顺之后,需兵权,献吕氏之财富、产业,吕家将须由朝廷考校才,方得酌情任用……”

是唐军需要拿下的第一个战略重镇。哪怕能顺长江直取临安,李瑕也不可能任襄梗在那,像鱼刺梗在咙里。

“老夫明白了。”韩祈安:“想必吕文焕应战也不湖。”

王荛、陆凤台策反夏富也好,姜才攻贾似也罢,都是同一个目的——隔绝宋廷与吕文焕。

既非庐州、也非鄂州,而是襄

“是,襄守军着实是我军伐宋以来最顽抗之。”

然而现在其它路展顺利,长寿自己却还被堵在襄城下,个中焦虑,李瑕近来已能从他字里行间受到。

吕文焕听得炮响便吃了一惊,讶异于李瑕竟能严苛至此。

“那边大分人产业在临安,宁肯降了也不会迁都,还有主战的也会反对。即使到了兵临城下这一步,赵禥想迁都尚且比我还难。”

如今在宋廷君臣里,形势最危急的地方是淮西、是顺长江而下的唐军师。但若是看到长安城中这个沙盘,便会知李瑕真正关注的战略心只有一个。

“凭心而论,不过份。”

“攻下襄,很难吗?”

如今南征的主帅是长寿,从吐蕃回师之后便被调到汉中休整,既是为防宋军偷袭汉,也是在为伐宋准备。

沿武关南下,很快将李瑕的旨意递到了长寿手里。

韩祈安便走到一侧的小桉前,提笔沾了墨。

李瑕看过,微微皱眉,将信递给了韩祈安后起踱步到沙盘边,看着那一杆杆在“襄”边的小旗。

长安皇确实小,所谓的大殿就是府衙大堂的大小,殿内大分地方还被一个大沙盘占据了。

而韩祈安看过信,转向信使,问:“依元帅之意,是想答应吕文焕?”

而李瑕盯着沙盘看了良久之后,开:“不过份,但朕不答应,条件该由朕来给。”

其余也很简单,无非是优待吕氏弟与将,对他们过往抵抗王师之罪过不予追究,继续原职任用为大唐将官。

聊到这里,有大汉赶小馆,低声:“襄的战报到了。”

而吕文焕驻守襄多年,经验丰富、城防完备,攻并不容易。

回想着方才的对话,却觉得有些好笑。

韩祈安抚须,奇:“吕文焕比李芝尚且能战?”

再一想,他才发现自己并不了解李瑕……

今日若换作旁的君王,想必已然答应了他的要求。

他了解李瑕的格,且那沙盘就摆在那,一个个小旗着,代表着大军压境,襄已经成了一座孤城,岂还需要妥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