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至此,丁大全与谢方叔打了个平手。
显然,贾似已完全切中了赵昀心意,简单而言,两个字……“别闹”。
赵昀听了,中泛起些疑惑之意。
谢方叔终于开,
:“陛下,那批人已叛投蒙古,是臣在追捕……”
气的,无非是谢方叔没完没了地闹,将这朝堂闹得飞狗
,不得安生。还识人不明,找了洪天锡这等不堪大任的蠢货,害得他颜面扫地。
天拟了旨、开了大朝,结果一个臣
挂印而去?
谢方叔若那么蠢,他岂会任其为相?
忠直之臣、贤良嘛,用起来就是这样,惹人烦!非常惹人烦!绝不会如董宋臣等人贴心顺意。
“说。”
“御史们污蔑我等侵占民田时,亦是言之凿凿,如今洪天锡……”
“可。”
赵昀淡淡:“朕何曾迁怒谢卿?御史弹劾,朕还未批复。”
“通敌为大罪,可不好草率定罪。”
贾似又
:“臣以为
门题字一案无伤大雅,应命临安府停止追查,以免惊扰百姓,也可彰显陛下气度。”
贾似忙应
:“此事,臣不知。”
赵昀微微思量,扫了程元凤、贾似一
,问二人
:“朕记得此事,年初你二人请示朕,遣使暗中北中,算日
是该回来了,为何是丁卿救下?‘救’字又是何解?”
谢方叔:“自是有证据。”
赵昀:“可,拟诏。”
“够了。”赵昀再次不耐,“既然人就在丁卿,召来,朕当面问两句便知。”
“到底是何情况?”
所有人都知,这事就到此为止了,留梦炎是贾似
的人,只会将这事
到让官家满意,既不必闹大。
丁大全却不愿就此了结,:“陛下,臣有好消息禀奏。”
“依臣所见,自陛下登基,灭金雪耻、澄清吏治,故而洪天锡这等阅历浅薄之辈遂有过期盼,却忽视家国数百年积弊,方有今日之事,与左相无关,御使不该弹劾左相。”贾似
开
说
。
但朝堂上需要贤良,再烦也得忍着,这是天为社稷计,该有的隐忍……
但,赵昀并不打算重惩谢方叔。
丁大全:“不知左相因何如此认定?”
程元凤:“禀陛下,北上之人确已归来,然则,臣只见过一面,其人竟趁臣上朝时不知去向,此事尚有蹊跷,臣本待查明了再禀奏。”
“师宪认为,谁可当此重任?”
“是……”
越想越想火大!
谢方叔一板一应
:“证据确凿,并无草率之说。”
对这个结果,谢方叔心中微叹,丁大全微微一笑。
贾似应
:“臣举荐秘阁修撰留梦炎,此人是甲辰科状元,素有才智。”
“是,西南边患之际,朝中实不宜再朋党攻讦,应以国事为重才是。不如,苏州民田案换一个人去查?”
丁大全:“昨日,臣救了几名忠义之士,细问之下,方知其竟是从北地探得重要情报归来。”
;若说洪天锡受谢方叔指使、挂印而去且大骂天,他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