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12章 争执(2/2)

“他素来与左相意见不和,为战功而主战,不争权才怪。”

之你这是何意?指责左相?”

……

“主战?要有兵有粮才能战,端平一战,败得一榻糊涂,还不足以说明武夫不能成事吗?”

一个太学生忽然一声大喝,竟是重重“哼”了一声,转就走。

“赵葵?”李瑕忽然认真起来。

李瑕一愣,转过,问:“是左相杀了余玠?”

然而,几个太学生之间又争执了起来。

“词气不谨?”李瑕有些疑惑。

“赵葵自丢了相位,却怪到左相上。余玠为赵葵门生,替其使绊,故意派人取代了左相安排的戎州帅。这些武夫步步挑衅,左相不过是召余玠回朝,余玠贼心虚不敢来,服毒自尽。左相又错在何?”

他终于听到了“赵葵”二字。

“边境兵祸连绵,田土荒芜、民不聊生,若非端平之失,何至于此?”

见李瑕兴趣,几个书生讨论得更加烈。

只见聂仲由领着一队锐士翻,驰骋而去。

黄镛叹息一声,:“左相与赵相公素来不和,余玠是赵相公的门生,与左相也是恩怨不小……何况,余玠也不是全无错,他凡有奏疏,词气不谨,确是不知事君之礼。”

“可惜了左相呕心沥血……”

之,你何必替余玠说话?余玠聚敛罔利,获七大罪,此事已有定论!”

黄镛不悦,:“我并非指责左相,就事论事而已。”

之,你见过几个淮上老卒、川蜀百姓?听风就是雨?”

李瑕只觉无言以对。

“当年才灭金国,赵葵便上疏请战收复金国,结果端平一败,自此淮间无宁日,可恨!”

“黄之!你言左相过失,在丁大全一边吗?!你我割袍断义吧!”

“将个人恩怨牵朝政,如何不是杀?!”

“宰相须用读书人,至理名言。赵葵不事科举,妄议朝政,祸国殃民。”

他抬看向了不远的小楼,脑中隐隐有个念浮了起来。

“我不监察御史如何说,我更信淮上老卒、川蜀百姓……”

杀?余玠拥兵自重,被左相戳穿,畏罪自杀,何谓杀?!”

“监察御史早已上疏论罪。”

黄镛:“左相这事就是错了!早晚有一日,余玠案必要翻案!”

“原来这大宋宰执,左相兼枢密院使,清廉民的谢方叔是个主和派。而这个朝堂上,为了相位之争,冤杀、槌杀、毒杀、杀……什么事来?”

黄镛忽然:“诸生所言不错,但我认为,左相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杀余玠。”

“朝堂自有公论,‘前蜀帅余玠镇抚无状,兵苦于征戍,民困于征求’,言之凿凿,朝廷早已抄投余玠家产济百姓,这还有何好谈的?”

“是啊,时事艰难,不仅权臣、党、宦官,还有武将也与左相争权夺势,当年赵葵也是……”

仅因“词气不谨”,杀功臣?

“定论在何?”

黄镛:“你怎不听蜀中军民之陈词?怎不听淮右老卒之陈词?”

因杨果说过,那份让宋廷去开封拿情报的消息是递给了赵葵。

“左相与史嵩之斗了一辈,好不容易斗倒了史嵩之,又来了个丁大全,唉。”

黄镛:“我并非是在说左相不对,只是觉得哪怕政见不和,也不必杀大将。”

“够了!”

下一刻,右相府大门被打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