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2/4)

“我更加明确的问你:你也是大明人,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

明百姓的命,是不是命,是不是人。”

“鲁国大夫季氏专鲁国之政,私家之守过于公室,冉求无能不能匡救,以改正其恶德,反为之聚敛于民,征收赋税较之往时更多一倍,这是剥下以媚上,所谓聚敛之臣也。”

把认知与实践相分离,主观与客观相脱离,轻视实践,轻视客观事实,夸大认识的作用,生搬,不把认知和实践相结合,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着先王之法,却是对先王之法的最大背叛。

焦竑厉声问:“你说武夫何以扶危安定国,朱纨是武夫吗?胡宗宪是武夫吗?他们平倭为何却落得这般求荣得辱的下场?所以,到底是在反对武夫还是在反对平倭不行所谓仁政,挡了私家财路?”

“先生清隐占、惩贪墨、稽税赋,莫不是安定国之举,你以冉求聚敛,鲁国大夫季门私室的举动,来类比先生所为,你不觉得可笑吗?”

“何解?”

焦竑眉一皱,这个顾宪成本就是无锡豪奢之家,少富有才名,人人皆称其贤能,明年参加乡试,后年参加殿试,有独占鳌的志向。

崇正书院座主山耿定向连连摆手说:“其实我也辩不过他,他说的也蛮有理的。”

王颐恼羞成怒,但还是一甩袖,愤怒的说:“是。”

焦竑则平静的说:“太师,我羞辱他还是他羞辱自己?他不自重,以倭寇命大于我朝命,他唾面自,为利自轻于倭寇,他自己羞辱自己,非我羞辱于他。”

“张居正难不是聚敛之臣吗?理当尊夫之言:求非我徒也,小鸣鼓而攻之可也。今日聚集于此,难不是明鼓而攻之吗?你为其张目,可称之为君邪?”

焦竑连连摇:“可笑至极,人人皆言顾宪成乃不之才,今日观汝学问,不过一个腐儒而已。”

“朱纨被自杀明志,倭寇、红番、黑番、亡命之徒轻我中国无战守之决心,故此寇为祸,杀我百姓,戮我同乡、掳我亲眷、掠我积蓄,我把话再说明白些吧,若不是有元辅令东南将帅展布,你今日早已是倭寇刀下亡魂,安能在此狺狺狂吠!”

冉求的是鲁国大夫季门私室,张居正的是大明公帑。

“你说先生是聚敛之臣?百姓逃亡而丧无以为家,四奔波终日苦作而得一日吃喝,什么原因造成?先生吗?豪兼并,而民贫失其地而不能安居乐业,侵欺隐占的人是谁?是小民?还是权豪缙绅?”

冉求是鲁国专政大夫的家臣,张居正是皇帝的老师,帝国的宰辅,冉求他什么份,也跟张居正相提并论?冉求放在万历三年,不过是张四维家里的赵掌柜那个级别罢了。

王颐必须要回答自己是不是人,自己的命是不是命。

“国家财用诚不可缺,聚敛藏富于国,不如行仁藏富于民;言利之臣,朘民膏血以充公家之赋,始则损下益上,害及于民;其终至财聚而民散,岂国家之所宜有哉?”

“后生,安能如此猖狂?”徐阶终于忍不住开:“王颐闻达于你之前,为国朝士,大明朝官,如何羞辱至此?”

苏州府无锡顾氏顾宪成站了起来说:“孟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曰:求非我徒也,小鸣鼓而攻之可也。”

张居正当然不是冉求,儒家最讲尊贵卑贱,冉求什么份,张居正什么份。

“你你你!”王颐伸手指着焦竑,这个年轻的后生,怎么如此擅辩!

顾宪成笑着说:“如此,聚敛之臣,什么是聚敛之臣呢?”

“我我我!”王颐立刻就败下阵来。

辽东征战,国朝无财可

“清隐占,则小民免包赔之累,而得守其本业;惩贪墨,则闾阎无剥削之扰,而得以安其田里。”

“夫说,冉求游学在我的门下,不能以事君,不能匡扶,有负平日教授的学问,所以就不是我的徒弟了,所有人都可以鸣鼓而攻之。”

“先生不惧清誉,以天下安危为己任,匡扶社稷,乃是国士也,尔以冉求比之先生,迂腐可笑,生搬。”

“后生擅辩啊,耿山长真的是教了个好学生啊!”徐阶听闻,吐了浊气,现在的后生怎么这么厉害,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只能慨一句长江后浪推前浪。

焦竑读了矛盾说,茅顿开,而今天这第一的论战,就是焦竑用现实在抨击王颐虚伪的认知。

圣人训是要情况去引用,但凡是不顾及当下的时代背景胡引用,看似是引经据典,读了不少书,还不如不读。

焦竑端起手来,厉声说:“你什么你,把手放下,亏你还是士!当面指指,背后不知如何搬是非,简直是有辱斯文,耻与为伍!”

焦竑想了想说:“孟见列国之君主,皆以富国兵为首务,不施仁政,为了警告这些君主,孟圣说,孔的弟冉求,曾经效命于鲁国大夫季氏,冉求为家臣之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