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二十章 观天下英雄,唯元辅与载堉耳(2/5)

“冬至前后圭表的影长变化是非常缓慢,找到一个对称的数据折中一下,就得到了啊,不是很简单吗?又不是法术什么的,有什么好神奇的吗?”朱翊钧看着张宏和冯保探寻的目光,解释了下自己的算法,这是祖冲之的对称算冬至时间的算法。

“三分四十秒是多久?”张宏终于试探的问

“元世祖忽必烈下旨考正七事,郭守敬、许衡、王恂考证为365日24刻25分,也就是365.2425日,这也是历法中首次使用了小数。”

“宋朝有一台运仪象台,将十二个时辰分割为了二十四个分别为初、正小时辰。”

张宏和冯保同时迷茫的摇了摇,他们对天文学一无所知。

朱翊钧笑着说:“冯大伴的厉害,朕是知的,里比外廷懂的更多,外廷就没办法欺辱里了,隆庆六年的客星就是这个理,如果里知客星是什么,还会被外廷牵着鼻走,每月都要修省,朕还需要向上天检讨朕的德凉幼冲吗?”

“作为内廷爪牙,要敢去咬,而且能咬的赢。”

陛下是皇帝,天宪,冬至哪一天不是皇帝金玉言说了算?

周相不住这个压力,朱翊钧要来试一试,得寸尺,上嘴脸。

而朱翊钧真的在认真的观察八尺圭表的影长,其实大明在应天府还有一架四十尺的表,那个东西更加准。

“天顺八年三月初,钦天监谷滨等奏闻,日三分十四秒,酉正二刻初亏,日酉正三刻见者仅五

冯保颇为确信的说:“知,刻,一昼夜有一百刻,漏刻博士专门这件事。”

张宏和冯保互相看了一,小皇帝拿着铅笔写写画画,似乎知了冬至在哪一天。

朝中士大夫们,抱着法三代之上的礼法,连孔夫的话都反对!墨守成规的腐儒甚至比周朝的士人们还要遵循周礼。

“要多读书。”朱翊钧看着张宏和冯保说:“朕知,你们读书已经很多了,但是还不够多,外廷从辅臣、廷臣、朝臣、京官、外官,他们都是读书人,如果读书不多的话,争不过他们,就争不过解释的权力,就争不过定义的权力,他们就会骑到朕的上来。”

万士和又上了一奏疏请辞,廷议仍然不准,孙继皋是孙继皋,万士和是万士和,不以启愚置张居正,自然不会以孙继皋置万士和。

郭守敬是测算了近二十年的圭表,把二十年的地年行了平均,一步提了地年的度。

张宏和冯保都摇了摇,他们就是里的宦官,又不是钦天监的天文生,哪里知事?

朱翊钧笑着说:“那好吧,解释起来略显复杂,一日百刻,这个你们知,一刻百分,一分百秒,那么一整天就是一万分,三分就是万分之三天。”

朱翊钧翻动着桌上的图纸说:“郭守敬不愧是老神仙啊,他对祖冲之算法提了两个质疑,第一个是冬至前后影长变化并非完全对称,第二个是影长在一天的变化也不是均匀的,这是郭守敬多年亲自观察得到的践履之实,这两个误差都不算大,但是加起来就会影响一度。”

太、,都是表示分数,而朱翊钧将它们算成了小数,这样简单些。

朱翊钧想了想说:“你们知咱大明除了时辰之外的计时法吗?”

朱翊钧听闻颇为赞许,他对冯保的战斗力还是非常认可的,大明状元郎孙继皋被冯保爆杀,连孟孙继皋都没读明白,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孙继皋学问不如中官的名声在京师就传开了,连礼尚书万士和都受到了牵连。

第一个影长和第三个影长几乎相等,所以冬至这一天在十一月三日发生。

“伱们能听明白吗?”

朱翊钧将收集到的数据行了整理,挑了三个数字说:“十月十日影长一丈七寸七分半,十一月二十五日一丈八寸一分太,二十六日一丈七寸五分,也就是说十月十日这天的影长为10.7750尺,十一月二十五日为10.8175尺,二十六日为10.7508尺,也就是说,冬至必然发生在了十一月三日。”

“授时历有定,一日百刻,一刻百分,一分百秒,这样说法其实也不准确,分秒,描述的是日浅程度,不是时间。”

“一百刻以下呢?”朱翊钧又问

冯保非常非常认真的回忆了一番俯首说:“陛下,臣还能咬得动,应该也咬的赢。”

尚书。

“说回朕所说的三分四十秒。”朱翊钧坐直了跟个小老师一样开:“咱们大明的《大统历》其实就是《授时历》,用了近三百年已经不准了。”

钦天监丞周相教给小皇帝的基础门天文算学,专利来自于一千零七十多年的祖冲之。

朱翊钧的拇指压在指上比划了一个一的手势说:“就这么一度,一年就去掉了三分四十秒的分,让授时历更加准了,老神仙果然厉害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