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章 再临京城(2/4)

知日后会怎么样。皇上这三年来,几乎没有自己决定过什么大事,也是今年渐渐多了起来,可以后呢?太上皇若是好了,还会不会继续主持政事,谁也说不清楚。话说回来,皇上转过年去也就四十了,天下哪有四十岁的天在位,万事还由太上皇主的理啊?”

前数日间,京城天气渐转严寒,乾隆从来健壮,起初也不以为然,可不想一年以来,力早已衰耗,这时突经寒气侵袭,又怎能再支持得住?只一二日间,便发起来,再也无力下床。又得数日,只觉神衰弱已甚,外面天气,却无一日好转,只觉如此下来,自己的大限怕是要到了,这日也叫了嘉庆、和珅、苏凌阿和董诰内,想着将外廷要事,悉数于嘉庆办理。

“太上皇。”和珅果然第一个站发言,看大权即将移嘉庆之手,可如果嘉庆亲政,只怕第一件事就是拿自己

“伯元还是小心为上,这三年都是如此,夏便是酷暑,冬即是严寒,许多人抵受不住这般酷烈气候,一二年间都相继去了,二云先生、阿中堂……太上皇素来康健,可今年这样,还是多加小心为上吧。”胡长龄,想着阮元幕、选士之已颇为熟,又向他请教了一番山东可用之人,可之事,阮元也一一解答。阮元在山东之时,曾为学生开列书目一篇,上书学后读书内容,这时也将书目给了胡长龄。看日渐黄昏,二人也辞了阮元,相继南下去了。

几人没想到的是,他们有关乾隆的担忧,竟然很快成了现实。

“瑟庵,你又何尝不是如此啊?”胡长龄叹:“去年阿中堂走了以后,内阁、军机大权,就都到了和珅一人之手,这一年来,他排斥异己,任用私人的事还少吗?前线将士鏖战三年,却大半无所建树,是何缘由,不就是因为一大半的前线将领,都是和珅这里使钱了,才得以外任督战的吗?伯元,先前听你说你两日之内,从兵换到了礼,我看其中也有和珅的意思,若是他再这样猖獗下去,惨遭兵祸之,多半就不止川楚鄂三省了。可是……”各人心中都清楚,和珅之所以一年来声势大增,全因为背后有乾隆支持,有乾隆这个挡箭牌在,想打倒和珅,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可下又能怎么样呢?”汪廷珍不禁叹:“今年这冬天,听他们懂天象的人说,又是一个寒冬,前些日北风渐起,不少单薄的人,就都生了风寒,太上皇那里这几日又没消息,只怕……伯元,听说你有位小夫人,是苏州生人,也是第一次来京城,这番寒冷,她受得住吗?”

“颙琰……皇上,朕的,是一日不如一日了,可下川楚战事,依然迁延不决,只怕以后前线的事,朕是不动了。不如这样,日后朝廷政务,就悉数由你来理,上谕诏旨,你那边拟定了主意,直接下发就是,就不用再听朕的意思了。你等也说说,朕下此举,可还满意?”乾隆嘱托了嘉庆之后,也向和珅、苏凌阿等人询问,等着他们一个肯定的答复。

“也就是辽时圣宗皇帝,三十九岁上方得承天太后还政了。”汪廷珍,这样看来,嘉庆最快也要等到四十岁才能亲政,肯定不如辽圣宗了。想到这里,汪廷珍也补充:“其实伯元,我们对里那些事,就算不知,也揣一二。太上皇这一年只怕是参决不了什么大事了,朝廷军机要务,大半都是和珅着,皇上一年以来亲自参决的事多了,自然要动他和珅的羽翼,和珅在军机经营了二十年,哪里肯善罢甘休?所以一年之内,不少人官职变动了数次,前日刚把接清楚,后日就又被调走了,真是荒唐。话说回来,西庚兄这数年来我看着,也是勤勤恳恳,可一直在四品上搁着,我看也定是那和珅的主意。你不在的时候,他曾经派人找过西庚兄,说只要为他送些薄礼,就许西庚兄内阁学士之职,直接被西庚兄拒之门外。这也正是皇上能决定些事了,才放了西庚兄外任呢。”

“有劳瑟庵兄关心了。”阮元答:“她前些日是有些小恙,可家中上下,也都对她悉心照料,又服了药,想来也不是什么重症,再过一二日也就该痊愈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