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第五十八章 名扬山东(4/4)

圣裔之名,也不过是世人厚,我家人也是凡胎,与常人一般无异,却不需如此谦敬的。若是钱世伯不嫌弃小女,便只叫小女世侄女就好。”说着也抬起来,与钱大昕相对而立。

此时距离孔宪培去世,已过一年,孔璐华自已服除。这一日所穿却是件淡蓝衫,正与曲阜的晴空一般颜。服除之后,她自也施了些淡妆,秀发之上加了簪,双耳缀了一对珍珠,淡淡脂粉滋之下,肌肤更显,樱上略脂,自然倍加温柔。在日光掩映中,犹为光彩夺目。饶是钱大昕阅历丰富,这时前却也一亮,但钱大昕毕竟修养厚,只一瞬间,便恢复如初,笑:“既然圣裔并不见外,那……就叫世侄女吧?不过老夫却有一事不明,圣裔之中,有一位仪郑先生,名讳是上广下森的,老夫在京城时亦颇相熟,不知这位仪郑先生,却和世侄女怎般称呼?”

钱大昕所言,是乾隆朝著名学者孔广森,号曰仪郑,他研《大礼记》,曾为其作补注十三卷,行于当世。孔璐华听了,却也一时不解,:“实不相瞒,钱世伯,家中族人历来众多,这位仪郑先生想来不住曲阜,是故小女不识。若是‘广’字辈,小女应称他一声族曾祖才是。”

“族曾祖吗?”钱大昕想想,却不禁:“只可惜八年之前,仪郑先生便去世了,当时却也才三十五岁。那年我再京城,本想着一见,却已是两隔。想来他若是能活到今日,也不过四十啊。”

孔璐华听钱大昕这样一说,却也有些难过,想着他毕竟年事已,不当如此忧愁。忽然想起一事,:“‘后世闾里之妇,或其夫酗凶悍,溺嬖媵,凌迫而死者有之,准之古礼,固有可去之义,亦何必束缚之?使其过不在妇欤,而嫁于乡里,犹不失为善妇,不必而留之。’钱世伯,这一番话,世伯不顾俗儒‘失节’之语,为天下受欺凌的女呼吁,使人知失节与否,本不当与人之情相悖。小女读世伯答问,此语铭记于心,想来此番见到钱世伯,是应当对世伯谢才是。”

孔璐华所言,原是钱大昕解释古人所谓“七”之时,有人提及“七”与“失节”相悖,故而钱大昕言相辩。这时听孔璐华言语,自也欣喜,:“不想世侄女年纪虽轻,却饱读诗书,竟连老夫的文章也都看过,可真是不易啊。老夫原本就认为,这理之辨,所求乃是理相合,而非相悖。为了所谓贞节,竟连命也不顾了,便是伤了人之本的情,实乃过当之举。世侄女愿意相信老夫,原是老夫该谢过你才是。不过话说回来,此间倒是还有一人,对这理之辨,见解与老夫大抵相同,只是不知世侄女可否相识?”

孔璐华不禁笑:“钱世伯不要卖关了,您这样说,小女却怎知那人是谁?”

钱大昕:“此人便是和老夫一同前来的阮学使了,其实话说回来,仪郑先生虽了这《大礼记补注》,却还是阮学使偶得一,老夫才得以一见呢。阮学使素来敬服东原先生,和老夫也算忘年。于这天理人,亦是颇多见解,而且下笔有据,却又比老夫严谨多了。世侄女要是能和阮学使一见,想来会受益良多的。”

听到阮元的名字,孔璐华脸上却忽然一红,:“世伯,这……这阮学使的事,就不劳烦钱世伯了。小女去年也曾见过阮学使的,学使他……他人很好,诗得也好……世伯,看今天天也不早了,若是世伯累了,小女送您回去如何?”

这些事钱大昕自然不会劳烦他人,想着确实已是申牌时分,便在园外与孔璐华了别,自己慢慢走了回去。不过走着走着,想起刚才他提及阮元,孔璐华脸上意外的神,却不禁了一丝微笑。

“方才听衍圣公说过,他尚未婚。伯元说是要为夫人守灵三年,这也有两年过去了。这世侄女貌过人,才学看来也不错,想来和伯元也是……”

“伯元的父亲下却在济南,我和他见过几面,是个忠厚之人。只是若要成一门婚事,却还需个媒人才行,这人却又应该是谁?”

一个大胆的想法,或许就是这时渐渐现了萌芽。

乾隆五十九年,阮元在山东的督学获得了朝野的一致认可,他悉心选贤才,取士文实并举,又兼多加延请名士幕,一年之间,声望大增。乾隆在京城里对他颇多许可,府县中的生员也对他称颂有加。

而不知不觉间,乾隆六十年的正月到了。决定清朝太、未来皇帝的一年,也渐渐拉开了序幕。

wap.

/132/132110/30856937.html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