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十五章 前往承德(2/4)

这一日阮元忽然想起七政仪之事,便问李自标:“李通事,我有一事,却是常年不解,还想请李通事帮我指疑惑。我先前在翰林院学习之时,恩师辛楣先生曾与我提及太静而地球动之事,这番说法,原是法兰西人蒋友仁传于恩师。不想今日又听各位使臣提及。只是在下于这动静之间,却一直疑惑不解。”

阮元看着大的七政仪,倒似乎想起了一些往事,只是思来想去,总有些事不得其解。松筠见他痴迷于这西洋仪,只好回转过来,拉了阮元再走。一行人穿过几桥梁小丘,到了福海之畔。西洋珍宝向来藏于长园中的西洋楼,需要穿过福海,过了中途闸方能抵达。

阮元:“这地圆之说,想来古籍中自已有之,并非新奇之论。可这地球动静之理,我之前却从未听闻,向来只以为地球乃宇宙之中,太应环绕地球才是。当时我问及恩师,恩师于这动静之,同样语焉不详。后来,恩师又找到当年蒋友仁先生留下的遗作,让我自行研读,可蒋先生却也没说个所以然。看使团这些人,似乎人人都认为,太静而地球动乃是至论

一行人走了大半个时辰,终于来到珍宝馆之下,总大臣为各人开了门,只见珍宝馆内,各式各样的自鸣钟齐齐摆在两侧,英吉利式样的、法兰西式样的、意大里亚式样的,应有尽有。自鸣钟看罢,便是大大小小的音乐盒、有长有短的望远镜、西洋风格的灯……

但金简没有想到,英吉利使臣在赞叹不已之余,也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阮元原本对骑颇为熟悉,这次也不再乘轿,改了骑与李自标、斯当东父等人同行,偶有闲暇,也和李自标问起些西洋风。可惜李自标来到意大利多年,去的地方并不多,只得挑些天主教堂之事与阮元说了,阮元又素来不喜天主教,听了也无甚兴趣。

福海中向来备有船只,金简唤圆明园总大臣过来,告诉他乾隆诏谕,原是不禁西洋使节观游览。那总忙寻了几条船来,让各人上了船,径自想着福海东北而去。

过得五孔闸,左岸便是西洋楼了。只见一栋三层的小楼地而起,白砖银之间,竟是英吉利王一般模样。这小楼左右又各有两排西式偏殿,弯曲如弧,便似一个人张开双臂一般,乃是西洋楼中的谐奇趣。这般中西结合的园林,当时全世界都几为仅见,英吉利使臣们自然目不转睛,迟迟不愿离去。

或许乾隆自己也说不明白。

最后打开的一间屋里,地板上放着几个地球仪,有大有小,地球仪周围,便是四五个七政仪,自是致小巧,只不过小巧之余,未免不如英吉利使团带来的七政仪那般准确。

李自标虽然是牧师,也是使团翻译,但在阮元面前,依然只是个无职草民,故而只得自谦:“小人不明其意,还望阮大人详加说明。”

此时正当七月,福海之中,莲盛开,福海之畔,草木青翠,千百条柳丝,直垂而下,碧之间漾着青天绿叶,格外怡人。福海中小岛之上,蓬岛瑶台的红墙金瓦,在葱郁的树林中若隐若现,便如同真的蓬莱仙境一般。福海北岸,平湖秋月,清幽而安谧,藏密楼、松风阁,在一层淡淡的薄雾中悠然立于湖边。再向北看时,便是巍峨九重的方壶胜境,于一,层层叠叠,如临天界。英吉利使臣看这夏之中,景如此,也不禁连连赞叹,想着大清大皇帝的庄严气派,终究与北京城的小民有所不同。

调转方向,向着珍宝馆而去。

几日之后,看万寿庆典将至,一行人也再次发,戛尔尼、斯当东等人将一些大件留在了圆明园,罗也在园边留守。剩下一些便于携带之,则作为献之礼,带往承德。

金简看着琳琅满目的西洋珍宝,不禁笑:“怎么样,看到这些,你们还觉得你们拿来那玩意是个多稀奇的东西吗?我大清立国百有余年,你们西洋的珍宝,使臣来贡的,两广总督采买献的,要多少有多少!只不过啊,这些东西也就是拿来看看,华而不实!要说真有用的东西,那还得说是孔孟之,圣人之言不是?”

“这些东西,怎么就这样放在这里,再无其他用了?”

甚至有些房间之内,还有呢羽、草、燧发枪……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