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第二十四章 章佳公府(3/4)

所取。若你只有这番言辞,恕我不能信服。”

阮元:“其实阿中堂可能不知,乾隆五十年学生院试中式之时,谢大人曾邀学生往学政署中,与谢大人共阅江南诸府试卷。其间学生,于学问词章者,决不在少数,谢大人也常称赞一些童生言辞妙,可限于人数,往往一篇试卷,思忖再三,终会黜落。学生到京城之后,也未再见过谢大人,若阿中堂以为学生所言为假,前往问过谢大人,也便知了。”

:“若阿中堂信不过学生,江南另有一人,可证学生所言不虚。仪征生员汪容甫,亦是谢大人所取录,学生帮谢大人取录生员之时,容甫先生曾与学生同往。容甫先生文采经术,江南共知,断不会欺瞒于中堂,也足见谢大人取士之时,是有真知灼见的。”

铁保见阮元与阿桂僵持不下,也来打圆场,:“伯元,你是谢大人擢之人,对恩师心怀念,我是知的。可阿中堂素来大公无私,便家中侄,如有过失也绝不宽贷,对谢大人又无私怨,阿中堂怎么会……”

“冶亭,暂且不要多言。”阿桂行军作战数十年,将士属是否有所欺瞒,是否不听号令,心中都了如指掌。故而听阮元说话时,一直察貌辨,知他并无作伪之,仔细想想,江南士众多,虽然上书攻击谢墉者为数不少,但在江南读书人中,只怕仍是沧海一粟。阮元说的,确有理。

但谢墉所犯之过,并非一,故而阿桂又:“伯元,江南之事,我姑且信你。可上书房之事,又待如何?他七日不至上书房一事,诸位读书的皇皇孙,均可作证。难其中也有隐情不成?”

阮元:“实不相瞒,学生之前曾与崇如大人问及此事。谢大人今年,也已七十一岁,早已不如之前。当日谢大人患了疾,又兼风寒,可内阁翰林之中,谢大人熟识之人不多,侄辈均在江南,京城只谢大人一人。故而谢大人告诉了同列吉大人,想着吉大人若能相帮,也可告假数日。后来不知如何,此事皇上竟未知悉。若阿中堂认为,谢大人此番行止,便是有错,足以削官去职,学生绝不多言。可学生以为,其中内情,阿中堂也不可不察。”

阿桂想想,:“阮元,你所言或许是真,刘崇如近年办事,虽多有失当之,但想来不至说谎。只是你说起谢墉与同列往不多,故而告假之事,未能让皇上得知。这番话即使我相信,皇上也未必相信啊?”

阮元:“阿中堂,谢大人的事,学生也有所耳闻。谢大人平日家中拮据,礼尚往来之事,未免少了些。加上不少时日在外督学,朝中同列,相与结不多,也是常事啊。”

铁保看阮元仍在为谢墉辩解,怕他稍一不慎,便惹怒了阿桂,也连忙:“伯元,今日话说得多了,阿中堂自有定论,不如你先回去罢!”

看阿桂半信半疑,铁保又偏向阿桂,阮元心中也不禁踌躇起来,不知如何解释,才能让阿桂回心转意。但就在这时,只听后面一个熟悉的声音:“伯元,今日来我府上,是找玛法有事么?”

阮元回一看,见后之人,果然便是那彦成。可回想他刚才那句话,也不由得一惊。

他来京城,前后也已经三年了,故而对于旗人之间的满语也略知一二,知“玛法”在满语中,便是“祖父”之意。听那彦成先说到“自己府上”,又称阿桂为“玛法”。难阿桂与那彦成竟是祖孙?

他初识那彦成时,便觉得那彦成对廷礼仪,朝中治政务,无不了如指掌,若非,绝不能有如此见识。故而相识之后,也曾问起过那彦成家世,但那彦成每次都是笑而不言,或者另外引别的话题,从未正面回答阮元。翰林院中另有些别的旗人文官,他也曾问过,但大家都说不知。想来是那彦成翰林院之时,便已告知同僚,不对其他庶吉士透自己份。

这时见那彦成神,又见他分别对阿桂和铁保请安过了,阮元便也不再遮掩心中疑问,:“绎堂兄,方才听你说‘玛法’,难阿中堂竟是绎堂祖父?”

那彦成:“伯元,其实这事是我不对,未能及时将家世告知与你。我本是章佳氏,阿中堂确是我祖父。故而平日朝中事务,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