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去卖啊。”梁宝珍回答得自然。
卖冰比其他方便也简单,至少没有太大的技术和劳力成本,不过这个只能卖一季,夏天的时候生意好,肯定不能算个长久生意。
“你不要命啦?敢卖冰?”
——
投机倒把是重罪,现在竟然默许私人买卖,大
分人的观念还是没转变过来。
她记得书里说过,大概就是在四月的时候,品厂会响应国家政策,提供给私人批发售卖冰
的机会,不过一切还在试
阶段,名额不多。
“那也成。”
现在已经在提倡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默许私人买卖,梁宝珍想起书里写过的一些先动起来的个,就是在这个档
发家致富的。
“不抓啦,不过也没明说,我看那意思,就是睁一只闭一只
,以前的路
走了那么久,也不好一气儿转过来,就先这么慢慢调
走着呗,就是不知
能走成什么样?”
市第一品厂有四条主力生产线,分别是冰
、
果罐
、汽
和麦
。都是好东西,在外面也难买,因此在
品厂的工人时不时有些福利就成了香饽饽。
不过今年不一样,品厂接到了上
的指令,说是要改革开放,允许私人买卖。
梁宝珍笑笑,背起来之前报纸上看的内容,她一副好嗓在国棉厂广播站练过,格外有
引力,“报纸上不是都说了嘛,要改革,要开放,不是可以允许私人买卖吗?”
谁不以此为自豪,自然的,大家本看不上
去摆摊卖东西,嫌掉价。
当然,用来试试也是不错的。
小张细细打量一下这位女同志,看着年纪不大,眉清目秀的,怎么说来的话这么大胆。
“看看吧,要最后真没人,你去找几个工人安排着装装样摆几天,反正能
差就行。”
徐舒萍住在女生宿舍三栋四楼五号房,六人间宿舍,都是中文系学生,不过有两人是一班的,大家经常一起上大课,关系倒也好,她们都戏称梁宝珍是四零五宿舍第七人。
现在市里冰售卖
全是
品厂定
设
,多在大型国营工厂附近,而且优先保证厂里职工购买,另外在大型书店或是火车站等地方有
,但是市里这么大,人
又多,压
儿是供不应求的。
“这可稀奇啊,那红袖章不抓啦?”品厂冰
门的冯主任和下面职工小张边走边说话。
“你来批发冰?”小张
一次听到一个同志来批发的,“你批发冰
嘛?”
“那试名额怎么办?主任,要换我,我肯定不去。”小张是正儿八经的国营厂工人,必然不愿意去
这
丢人的事情,丢工人阶级的脸啊。
的时候,梁宝珍喜泡在图书馆,有时候也去徐舒萍宿舍蹭个床睡午觉。
“同志,你找冰门的同志什么事儿啊?”
每天上学放学骑自行车,梁宝珍骑车技术已经越来越好,星期六下午没课,大伙儿散得早,梁宝珍也没回家,而是先去了一趟品厂附近。
卖早饭包馒
卖卤菜卖瓜
生...应有尽有,其中还有卖冰
的。
“大爷,我真找你们冰门的同志有事儿。”
或者说是有钱也不好买,就算想买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地儿买。
梁宝珍看着突然叫住自己的男同志,他穿着一件品厂的绿
工装外
,兴许有门路,便走过去和他说话,“同志你好,我想问问能不能批发冰
?”
“有介绍信吗?”大爷一板一,觉得自己慧
如炬,“没有介绍信不能
去。”
两人在分岔路分开,冯主任去堂,小张今天要
门一趟,一路走到
品厂门
,正好见到个年轻女同志和门卫大爷说话,听那意思,是外
的人想
厂被拦下了。
小张没想到这么一个年轻女同志还有
市品厂,往年一到夏天,冰
销售就供不应求,尤其是效益好的国营厂都会为了职工福利联系
品厂在厂门
售卖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