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09章史党的反扑(2/2)

郑清之随即磕,“臣请陛下给前线将士一个机会,也给臣一个机会,臣一定将蒙古人挡在扬州之北,若是臣不到,臣请辞丞相之位,任凭陛下置。”

众多官员随即簇拥着史弥远,来到大殿,却发现郑清之、真德秀等人也在。

郑清之连忙跪地,“回禀陛下,蒙军虽然兵分两路,一路攻向楚州,一路向南攻,但两淮制置使赵范奏报,局势尚在掌握之中。另外淮东制置使赵葵,以从扬州起兵,阻击南下的蒙军,绝对不会让蒙军近扬州。更不可能让他们渡过长江!”

“臣等拜见陛下!”众人来,对居于上,眉锁,坐立不安赵昀行礼。

赵昀听了郑清之的话,又看向跪地的百官,李知孝针锋相对,“陛下!蒙军势大,当初臣和史相公,就不赞成联金。现在看来,臣的主张果然没错。淮河防线,我朝经营多年,蒙古人轻易突破,足见蒙古人的实力远于我大宋。臣以为赵范、赵葵皆不是蒙军对手,朝廷应该趁着输的不难看,立即与蒙古讲和,否则前线再遭大败,想和就难了。”

史党将李知孝,看了郑清之一,便磕叩首,满面痛陈,“陛下,郑清之政,造成蒙古南侵,使社稷和陛下于险地!现今蒙古已经兵临长江,为大宋江山社稷计,为陛下安危计,臣恳请陛下罢免郑清之,同蒙古议和!”

来,表示接受百官的求见。

郑清之再三叩首,“今日臣丢官是小,大宋不能让蒙古小觑是大。如金蒙古人攻我大宋,前线将士还未与蒙军决战,我大宋就投械认输,蒙古人会如何视我大宋?所谓和议,对蒙古而言,不过一张草纸罢了,臣以为并没有约束力,要维持和平,还是需要我大宋有实力,令其不敢犯。当年金人看清我大宋虚弱,夺走了北方,若是蒙古人看见我们虚弱,也要夺我们的土地,陛下还能退往何?怕只能海矣!”

赵昀亲政不久,就遇见这么大的事情,让他着实了方寸。

赵昀微微抬手,“诸位卿免礼,卿等前来,所谓何事?”

郑清之脸铁青,赵昀面对百官,脸上则现一丝慌,让他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郑清,现在前方情况如何?蒙古人正要打过长江?”

赵昀听了郑清之的话,动摇的心终于定了一些,“卿之言不无理。”

郑清之看赵昀明显已经动摇,知再让李知孝等人危言耸听,他今天就得下课回家,于是一咬牙,将官帽摘下来,放在地上,痛哭涕,“陛下,当年大宋联金灭辽,金军节节胜利,而我大宋几十万军队,却被辽军残击败。让金人看见了我大宋的虚弱,随有靖康之耻。若是当初我大宋,能击败辽军,收复云燕,臣以为金人不会小觑我们,他们未必敢南下攻宋。”

他一吆喝,众多史党官员也纷纷磕,同声大喊:“恳请陛下罢免郑清之,与蒙古议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