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敌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计划(2/3)

历史上,西方世界对带内陆雨林的民占领,之所以到19世纪后半叶才全面发力,也跟这是有关系的。

把冶金、机械、加工领域可以补的技术短板大致规划了一番后。

再要步到英国的曼顿1815型,中间理论上也就五十年的代差,而事实上当时在西方,从1760年代七年战争结束后,到1780年代法国内战、米国独立爆发前,各国都没什么危机意识,军工研发也一度停摆。

欧洲大陆仗着梅特涅首相缔造的维也纳系,保持了近百年的总和平,直到一战前都没有爆发欧洲全面战争,所以英国人也懒得钱把拿破仑战争时的燧发枪换了。

谁让直到1841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为止,燧发枪依然没彻底解决暴雨天作战的问题呢。一鸦时英军在三元里,不就是遇到了暴雨导致相当一分燧发步枪无法使用。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朱树人吩咐军工门研发早期型防火帽技术,提升火枪可靠,倒也不存在太逆天的技术垒和代差。

咱前些年不是就造硝化棉、给线膛狙击枪弹用了么,让化工研究所的人多多琢磨制硫酸、硝酸的法能不能一步降本增效,提产量,

于是他只能是提纲挈领地说了几句:“此事不是一朝一夕可解决的,要彻底治,数十年都未必能行。所以我大明对缅、越将来也不能往死里,敲打敲打让他们知退即可。

朱树人的吩咐,自然有科学院的人一一记下,回去后当然要照摄政王的指示安排。

民军降兵,至少是十九年前投降的,怎么也有二十多年当兵资历了。

因为那些复杂的火枪机械结构设计,挪到民用领域就是废的。将来火药材料上来之后,这

火枪在洲,当时只能帮助民者严密控制到墨西哥一带的内陆,再往南的中洲内陆带雨林,欧洲民者的控制力就弱不少(沿海港还是控制得住的)

不过防机构只能增加防雨的概率,解决不了空气过于的环境,最后治还是得从化工角度手。

所以实际上,放到战争年代,这也就是三十年的技术代差而已。如今有了朱树人的指导思想和路线拨,想弥合三十年的技术代差,努努力还是够得到的。

朱树人虽然知历史,也知科技演路线,不过他终究没法直接下场指研发,他肚里那些实打实的货,早就用完了。

某些技术目标,如果可以用军民两用的科技、来缓缓实现,就没必要专注于纯靠军事科技来急于求成。

未来几年剩下的科技工作重,都该往那些军民两用的领域挖潜。毕竟如今还是和平建设为主,科技树不能太往穷兵黩武的方面偏。

比如,在此前讨论“环境步枪可靠”问题时,朱树人就发现了,如果能从民用化工领域把无烟火药的量产成本和生产规模打下来,那就比给火枪本设计一大堆复杂防结构,要划算得多。

……

早期火帽枪跟燧发枪还比较近似,用的还是撞击式火帽,到了后来无烟火药现后,才有更效可靠的击针式火帽,才算是跟现代枪的刺针扎底火模式彻底接轨。

朱树人确认后,不由有些疼,这个问题确实不好解决。因为火环境可靠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在火枪时代要彻底解决,基本是不可能的。

一鸦的时候英国人还在用燧发枪,说到底就是舍不得银,觉得全面换装火帽没必要。直到又过了十几年,英法联军帮奥斯曼人攻克里米亚打罗刹人,才算在战前全面急换装好火帽枪。

在非洲,中雨林黑非洲也是1850年之后开始民的,比如着名的比利时利奥波德圈地刚果。法国人在东南亚对中南半岛的度也差不多。

在原本的历史上,西方其实在1815年,倒也发明了最初代的火帽击发枪,替换掉了燧发原理,是英国人先搞来的。

大冶兵工厂在灭清时生产的“武昌造”,平大致相当于西方的沙勒维尔1763型,这方面积累的经验已经很丰富了。

给更多的队装备无烟火药的枪械,再结合无烟火药彻底革新激发机构,估计得把燧发原理彻底换了,才能治。”

只不过,历史上的1815款原型火帽枪折折腾腾磨合了几年,等到能量产时,拿破仑战争早已结束了。

朱树人觉得直接军事层面的攀科技,基本上也就够了。

要解决火枪的可靠,一方面让科学院继续在火枪火机构上外加防结构,一方面就是设想新的激发方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