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章 避讳(2/2)

可恶,是我太行险了?

本县的教谕刘鹤鸣六十岁了,发黑健,虽是正九品,但受诸位尊重,笑对张县令:“张大人,阅卷到现在,您多是皱眉,怎么这一卷,却称可惜?”

“短讳多半是王侯重臣去世,不过三年为讳,本朝太妃新去,闺名讳萝,试卷中凡遇,必须缺写笔划来避,违者黜落——你怎么不知?”余律满是同情:“偏偏你又在文章中写到这字。”

这次县试不过一百人左右参加,并且连糊名抄录都不用,直接审阅,县令和学官一起,当天就能阅完。

“不好!”听了这安,苏籍不但没有被安,蓦有目眩,冷汗浸了来,原本这话没有错,可是现在却不一样,要是不中,到时怎么抵御张老大和桐山观?

为贤者讳,这是古代避讳的一条总原则。

教谕和训导看了,也蹙眉:“此基本功底不错,这篇经义也不错,可惜,有个讳字没有缺笔,只能废除了。”

“无妨,县试、府试是一年一次,省试是三年一次,以你的文才,这次黜落,来年再中就是了。”

籍心里格了一下,略定定神,问着:“萝字避讳,我所不知。”

“不知不罪,县尊还是改了吧!”

突然之间,张县令阅到一份卷,不由前一亮,这破题、承题都还算当,虽行文火候有些不足,但中规中矩,算得上是一篇有可取之制艺,张县令沉了一下:“依我看,县试中有平,很不错了。”

说着,笔一落,就改了这字,说:“那便列童榜罢。”

张县令是二甲士,才外放到地方当县,才学不错,因此看寻常的卷有些看不上,只是临化县本就不是学风兴盛的地方,这一百人里还需取二十人,上贴五名,下贴十五名,只能耐着忍着痛去看这些大多“质朴”的文章。

“的确可惜,诸卷中,此为第一,可惜却没有缺笔避讳,你们看看。”说着,把卷给教谕和训导。

正想,突眉一皱,看着“萝”字,这是短讳,但没有缺笔避讳,不由摇摇,心想:“这考生也太心大意了!”

于是连连叹息:“可惜,可惜!”

突然之间,他有所悟:“太妃去世不过一月,短讳下达县里更只有数天,你又不县学,难怪不知。”

“要是已经学,就算三日也不能虎,可这仅仅是县试,没有学的学哪知这事?”

要是府试、省试,涉及功名,再大的人说话,也不敢改,但童试不是功名,只仅仅是资格试,听了这话,张县令有些犹豫,细细看了文章,才首:“的确,此篇经义,可以上府试了,既有郑公说情,就是此人的福份!”

想到这里,一阵心悸,没有注意到,半片紫檀木钿上一亮,又黯了下去,整个似乎昏暗了少许。

“本朝避讳,分长讳和短讳,圣讳、庙讳是长讳。”

此时县衙内,红烛成排,县官居中而坐,三个学官左右端坐,还有一个老者在场,这老者看上去六十余岁,清癯削瘦,却穿着便衣而非官服。

“府试十之九八也可通过。”

“我来看看……”老者听了,取来细细看了,沉良久,突说着:“这字是新短讳,抵达县里,不过三日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