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17章 进学(2/2)

顾锦安等了这么多天,终于等到尚秀才的答复,是既兴又激动。

因此,等陶家粮铺再开门的时候,已经换了牌匾,变成了向家粮铺。

陶娘的爹是疼女儿的,把自己攒的一百两银给了陶娘,让他们夫妻在县城里开个小铺,继续过活儿。

因着这事儿,余家也恨上陶掌柜,虽说陶掌柜聪明会生意,这十几年来给他们余家赚了不少钱,可这次却差把他们余家拖邹县丞和姜县尉的互斗中。余老爷气得不轻,亲自发话,让陶掌柜和陶娘陶家粮铺,这个铺不会再给他们经营。

原来那陶家粮铺本不是陶掌柜的,而是余家的,是因着陶掌柜娶了陶娘,陶娘的爹求到余老爷上,余老爷才把庆福镇的粮铺给陶掌柜打理,两家四六分账,陶掌柜得个四,余家得六成。

至此,这事儿算是平息下来。

三爷爷担心向家粮铺会针对他们,亲自去买过黄豆,向掌柜笑脸相迎,照三文钱一斤卖给他们。

而尚秀才听说这件事后,亲自来到顾家,说了让顾锦安到他家去念书的事儿。

刘三他们一听,当时就死过去,那官矿上的活计是最累的,他们这本扛不住,别说五年,就是一年他们都撑不住。

尚秀才知自己的份,他家也就是在田福县有名望,了田福县,本算不上什么,顾锦安值得更好的师父,他作为先生,教他几年便可。

伙人,全被判到官矿劳作五年。

余家不想卷邹县丞和姜县尉的互斗中,因此没有亲自经营这个粮铺,而是把这个铺给了一门姓向的亲戚经营,还是四六分账,但余老爷叮嘱向掌柜,让他本分生意,别搅什么给他们招祸的事情去。

可陶娘又不是余老爷的亲女儿,不过是个侄女,哪里肯护着他们,让家仆把陶掌柜和陶娘赶走了。

尚秀才:“不用行拜师大礼,我不收徒,只先生,教你念书,束脩这些你们家还是要给的。”

尚秀才看过顾锦安对问志的回答后,想到抓拿陆老三那天他的表现,又听说他没有上过私塾,而是靠着自学学会的千字文,便对他十分满意,可思来想去几天,最终没有收他为徒。

可他们再怎么后悔也晚了。

顾锦安是块璞玉,只要好好打磨,过个十年定能成才,而师徒名分跟父名分差不过,一旦拜师,那就是一辈的事儿,师父的,可以决定徒弟的很多事情,甚至是婚事。

他压抑着自己的激动,跪在尚秀才面前,给他磕,将将磕到一半,却被尚秀才扶起来。

向掌柜知陶掌柜的事情,因此很是谨慎小心,向家粮铺开业后,并没有去拜访曾掌柜,也没有来顾家说什么不给他们涨价的话,就照常开门生意,黄豆不拘是谁买,买多少都是三文钱一斤。

陶掌柜听到这个消息,简直是晴天霹雳,当时就昏死过去。醒来后,拖着受伤的跟陶娘跪在余府门前,求余老爷收回成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