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11章 小郑的中期财报(2/2)

/122/122503/31345490.html

卢象升在孙家村里,竟真的寻访到了会用古法铸造铁、锻打刚剑的老师傅。

郑海珠将镇江或许有铸铁巧匠的猜测,与卢象升说了,极其聪明、又目标明确的卢公,果然在郑海珠面试纤夫的那几天里,摸到了正确的地方。

真实的历史线中,红夷炮后来在宁远之战中对于击退后金军功不可没,是明军守城退敌的法宝。但到了崇祯年间,皇太极利用汉人俘虏里的工匠,成功彷制了属于后金军的“红夷炮”,并因为忌讳那个“夷”字,改称为“红衣大炮”。其后,后金军在攻打明军和李自成军队中,再也离不开大炮,史可法戍守的扬州城门,就是被红衣大炮轰塌的。

郑海珠明白,那应该就是几年后由徐光启主张朝廷购买的“红夷炮”了。

一共二万两,这次约定由郑海珠在大陆自主安排。

得造火铳和纺锤炮。

二万两银中的第二分,八千两,用于丝线、绢帛、棉布等原材料购置以及支付绣工工的薪,钱变成货,主要是东瀛人需要的唐宋画意的烟丝袋、手帕、级扇,以及二趾棉袜,由郑芝龙与唐伯,送往月港给拥有船引的颜思齐,辗转贩往日本,这分收益,照正常海贸的利,到了初秋回款,郑海珠应该又能有小几千两的分红,并且收回之前挪去岱山岛救急养人的八百两。

卢象升的这番话,倒是动了郑海珠。

五千两给文龙的儿承北,作为启动资金,在杭州申办以颜思齐、郑芝龙、郑海珠为原始东的“豪明”商社,陆续招人、建立茶瓷杭锦等供应商池,并尝试第二次往辽东贩货。文龙从儿的去信中,得知颜兄弟占了台南、还上要被朝廷封土司立即回信,让儿把上次攒下的五百两红利,作为参,投了“豪明”商社。

镇江丹孙家村。

原来,秋时候,吴王阖闾把将莫邪、湛卢、鱼阙等越国名剑收中,亦在吴国的丹,建立了不少青铜剑铸造作坊。只是,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后,将大量吴国的铸造工匠迁往越国,丹孙家村这个铸造冶炼青铜剑与青铜的基地,也就澹了历代统治者的视野。

于是,最后一数,郑海珠手,只剩下二百两,而且估计很快也要去。

年初在澎湖海面遇险,见识过西班牙船队的舰载炮后,郑海珠曾问过颜思齐关于洋人火炮的讯息。颜思齐在日本平港直接见识过荷兰人的舰队,所以很肯定地告诉郑海珠,荷兰人的炮,早已不是弗朗基人的后膛式,而是纺锤形的膛式。

火铳的话,藏书楼有赵士桢的《神谱》。

所以,卢象升的脑是对的,历史的车向前,当世界军事史时代,谁在枪炮方面,能更快地彷制、更大地改、更好地获得代际优势,谁就能掌握主动权。

好在,与多少王朝的短寿不同,由智慧的劳动者所掌握的工艺,却能在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

……

来镇江之前,卢象升就对郑海珠认真提起,既然早在嘉靖爷时,广东巡海官员汪鋐,就彷制成功了弗朗基人的母铳小炮,那么,大明工匠一定也可以继续彷制、甚至改良洋人那些不断现的新式火

二万两的第三分,七千两,一千两送给了戚金,五千两作为航运保险商社的筹建启动资金,五百两给了吴德单独作为训练情报人员的费用,三百两委托吴德,替郑守宽去南京国监捐个所谓“俊秀弟”的冠带。

因那的未来战神,卢象升卢公,这个学霸他,在明年乡试之前,还准备带一个科研团队。

铸造业一通百通,无非是熔炉温度、铸料成份、氧化还原过程等工艺问题。那么,镇江在秋时能铸铜,汉唐以后肯定能铸铁和钢了。

同时,郑海珠琢磨着,镇江曾和苏州一样,是吴国的统治中心区域,秋时的吴越两国又以铸造青铜为擅长,镇江到了现代,也仍保留着青铜铸造非质文化遗产基地。

纺锤型的红夷炮嘛,可以让澳门长大的郑芝龙,去试着从牙人的造炮厂图纸。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