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07章 合开保险公司吧,戚总兵(2/3)

戚金冷笑:「老夫一早就去兵找了人,将他们从蓟州转籍到南直隶。兵原本说,司礼监和内阁快批了,忽地又讲没钱,福王大婚,怎么都不过,给万岁爷送去十万两。」

郑海珠到了今天,终于明白过来,为何从福建月港回松江的航船上,刘公公常与祥麟提起,你岳父是如今难得肯为武将的绯袍文官了。

德忙接上话:「郑姑娘,我义父将浙江的田产卖了些,凑每人七八两的安家银,先将批几十个青壮和家卷招募到镇江来,又从附近民代官养的厩里,买了二十匹朝廷不要的,大伙儿着骑上去训练,组成这支骑兵。」

老朱家太能生了,大量白吃朝廷、白拿朝廷的蛀虫后代们,的确是帝国沉重的负担。

原来是这么回事!

戚金又转向西边摆满草垛、匹穿梭的大片砂砾地,肃然:「郑姑娘,那支五六十人的队伍,就是去岁将军帮着练过一阵的骑兵。他们的祖辈父辈,其实也是我们浙江义乌人,因跟着我们去北方,这些孩就生在了蓟州,倒是从小就上过背的,是骑兵的好料。可惜,他们虽承袭了军,这几年却领不到军饷,有些甚至只能去夫、纤夫那样的苦力,活活累死、冻死的,不少……」

戚金先指着东边持着各并且,结成小阵的步卒:「那是我们浙兵,他们是吃朝廷的饷银的,月粮是一两五钱,去打仗的话,行粮每月另算二两。」

戚金说到此,言辞滞住,迅速地眨起双,忽地抬手拍在自己太,骂一句「黄梅天的蚊真他娘的凶」,然后作势抹一把面颊。

夫这支骑兵,名正言顺,现在镇江,没什么不妥。」

但饶是如此,朝廷每年的盐课岁都有二百万两,真的连两千两银的军饷都批不来吗?

郑海珠始终凝神观察和倾听,如何瞧不来,戚金这是说起老下的后代们,辛酸乍起,在掩饰自己的更咽。

戚金看郑海珠在猜测什么,直言:「再打听下来,是朝中有御史,参了老夫好几本,说我用公帑蓄养家。兵的张侍郎找人去说情,言都是当年蓟州功臣的侄,老戚收留他们,绝无歹意,此事才平息。张侍郎真是好人,又转圜一番,让堂调将军来训兵,等于是昭告朝堂,老

来镇江会晤戚金之前,她已经找卢象升老师,将戚继光从唐顺之那里继承发扬的鸳鸯阵,突击学习了一遍,用来和戚金近乎。

郑海珠翻着睛算账:「这么训,不能只吃草料,得加豆饼和盐,我们松江府衙的,每月都要吃掉一石豆、快二十捆草,一年得二三十两银来养。买便宜、养贵。只这二十匹,一年就要五六百两银。五十个骑兵的年饷近千两。且不论盔甲衣长枪的开销,这小小一支骑兵,每年的银耗起码一千五百两银。戚总兵可为他们向兵报员额了?」

遑论福王这万历和他妃的掌上明珠,啊不,掌上珠,公费结婚,自然更会薅去不少民脂民膏。

戚金带的营兵,果然神风貌了得,虎虎有生气,和大明许多老狗趴窝似的卫所兵,完全不一样。

郑海珠定睛望去,看得每个小阵大概十来人,兵士拿的武各不相同,外围的糖葫芦串似的叉十分醒目,估计就是狼铣。

「这是戚少保的鸳鸯阵吧?」郑海珠问。

戚金:「是鸳鸯阵,不过义父在世时就调过,此阵适合南直隶到闽地的丘陵沟壑之地,或者应用于巷战时。设若大漠辽东,地广原阔,***的骑兵悉数压过来,疾驰如风,这阵法用不上。」

郑海珠沉默了,没有再追问细节。

何况,这些年轻的骑兵,本来就是承袭的爷老的军籍,本来就该拿月饷银的。

侍郎张铨,有其父必有其女,凤清于老凤声,将军和张铨的女儿张凤仪,一定会像正史所载的那样,琴瑟和鸣、共纾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