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十六章 北清复交(2/2)

郑海珠于是试探:“姚的字当然是仙姿雅态,但如果居于董公的楹联之上……”

郑海珠笑:“那我们书院给姚先生奉上的束脩,定不逊于社学的大儒夫们。”

她又不傻,怎么会听不黄尊素的和解之意。

郑海珠:“正是董公所赐。明先生说过,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在我看来,不论理学还是心学,苍生日用就是天,是最大的。而少年男女,觅,离不开艰苦地求索,不能耍小聪明瞎混,不能犯懒,更不能只晓得沉迷那些不动脑的玩意儿。所以,就算我们这小小的地方,与举业无关,而是先从教授薄技开始,也须与童调,好学上、打磨心志、锤炼神思,别去过那行尸走、任人摆布的日。”

尊素微微前倾,目光里也透平易温

郑海珠闻言,略一思忖,后退几步,指着书院格局,认真地向黄尊素介绍:“老爷请看,我们这里,除了那间坐北朝南的藏书楼,东边靠着清清池塘的庐舍,可以教画习字,因为洗笔方便嘛。南边连着的几间,可以讲堂,正对开阔的场院,也可用于在天明亮练习繁复木作。西边芭蕉掩映的院,辟为绣坊与织坊最佳。这几学园,也请姚先生题字吧。”

郑海珠莞尔:“就叫北园,清园,复园,蕉园。”

“北清复蕉?”黄尊素喃喃几遍,“好,本官记住了,回去就让内这四个院名。”

黄尊素沉:“唔,题什么名号呢?”

黄尊素嘴角微扬,对着郑海珠挤一丝怎么看都有些尴尬的笑容,指着门上已经挂上的楹联:“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是,董公(指董其昌)的墨宝吧?”

郑海珠于是毫不掩饰地欣悦的笑容,笑不过几息,忽又想到一节。

他在来时的路上,已然想好了最真诚的致歉方式。

黄尊素亦抛却最后一丝生分,打趣:“如此?那她是不是要多给书院题几个字呐。”

黄宗羲的老爸,果然品气度值得信任。

郑海珠说得不不慢,更看不康慨激昂之,但诚恳畅,显见得已经对此思路多时,也对前人谈兴颇

他于是等郑海珠侃侃谈完后,望着那块空空无字的匾额:“郑姑娘,那日,内为了教童们画冬日萧瑟的江,冒着寒风去吴淞江畔画线稿,才遇到弃婴风波。内对授业一事确实憧憬不已,而她的字,其实也远比我的字有天真超逸之气。所以今日我与她商定,守宽书院这四个字,还是由她来题给你。”

/122/122503/29854845.html

郑海珠的目光,蓦地从门楣上收回来。

黄尊素安静地听着,他觉得,面对有这般怀着赤之心、又富有见识的姑娘,自己全然不必像面对官场中人那般,工于心计地斟酌词藻,去达到缓和关系的目的。

诚不我欺,正史诚不我欺啊。

而且是妻楷模!

那和静的语气,令郑海珠想起当初在匪窝里一回见到这位黄大人时的觉。

黄尊素宽她:“你来奔走,能这样在意人情世故的分寸,甚好。不过你放心,我趁今日休沐,已去拜会过董公,提过此事。我与董公说,内对来书院教授丹青和书艺,十分向往。请董公给晚辈一方小天地,以资鼓励,帮着下官的内,在徒弟们面前立一立师威,呵呵。”

黄尊素虽然当初救过董其昌全家,但他妻毕竟是年轻女,考到虑无法忽视的时代局限与尊卑关系,姚氏题字的匾额放在董其昌题字的楹联上面,会不会不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