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卷 第33章 内忧外患的大魏(2/2)

但到了谢鲲这,就拿来对比大佬们毁纲纪、败坏朝政了。

本以为谢鲲会继续这个话题,但他收敛一番心神后,开始问起了徐鹤的学业。

“常熟士选择《诗》!”

“可就在天下形势危如累卵之际,京城里,宦官当、朝廷大员党同伐异,臣把持朝政。皇帝已经十三年没有上过朝了,听说现在沉迷修,所有事情全都予内阁首辅秦砚理。”

“好歹你还有要留清白在人间,以死明志的志向。那些人,不过是些尸餐素位、蝇营狗苟的蛆虫罢了。”

谁知谢鲲听到丰坊的名字后,眉突然皱起,脸不喜。

徐鹤有疑惑。

“而宁波鄞县的士则喜选择《周易》!”

“无锡士大多治《尚书》!”

“江西安福士擅治《秋》!”

徐鹤闻言,这个好理解,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嘛。

五经的选择,对于现阶段的徐鹤来说并不迫,直到乡试和会试,首场考两篇文章,一篇四书文,一篇五经文。

听到宁波鄞县这四个字时,徐鹤突然想起昨日那胖丰坊。

“小,你还觉得这天下铁桶一般,泼不吗?”

清白,徐鹤本意是自证清白的意思。

但五经文则考士本经,也就是五经中,假如士选《礼记》,五经文就考《礼记》相关的题目。

如果谢鲲所言都是真的,那这哪里是什么太平盛世,这大魏朝分明是盲人骑瞎,夜半临池的局面嘛!

徐鹤:“还未选择,不知五经中,师伯觉得哪一经合适?”

四书文相当于后世的语数外,这都是必考项目,卷也都一样。

跟丰坊一样,谢鲲问徐鹤学业的重中之重也是查问本经。

“所以我说,这朝廷衮衮诸公,就连你一个童生尚且不是的少年都不如。”

这师伯属于偷换概念,但也不能说他阅读理解偏题了。

但这迫只是相对而言,以徐鹤通读《四书》的平,已经到了提前选择本经,开始研究五经题的时候了。

“比如浙江余姚的读书人大多选择《礼记》作为自己的本经!”

“地域专经?”徐鹤有,确定是【专经】而不是【专】?

徐鹤想想,估计是他憋在心里难受,总想找个机会借题发挥一番。

“所以,你觉得这天下还是你脑里的太平盛世吗?”

徐鹤默然。

“秦砚任用党羽、排挤忠臣,搞得朝堂乌烟瘴气。”

“本经选择需要慎之又慎,我给你个方向,首先,你要从五经中选择自己兴趣的那本,这样读之有味,能够持!”

谢鲲仿佛觉到了他的疑问,解释:“地域专经是指某些地方的读书人相对集中的选择五经中的一门经典作为自己应考的本经。”

“听说你《四书》业已通读,本经选好了吗?”

“其次……”谢鲲继续,“本经最好是地域专经或者家学渊源,这样能有人跟你切磋经义,砥砺成长!”

可他为什么要跟自己一个童生都还不是的社学生讲这些天灾人祸、内外困的大事呢?

他连忙将丰坊赠他《诗注疏》的事情说给谢鲲听了。

想到这,他首先排除了《礼记》、《周易》,这两本说好听微言大义,说难听艰涩难懂,实在不是他兴趣所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