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卷 第32章 毛诗注疏(2/2)

丰坊见他犹豫,哈哈大笑:“贤侄不要有顾虑,吾就是见你对诗词、判词很是熟,不忍你埋没乡里,所以才送你此书,望你将来一鸣惊人,金榜题名啊!”

试过关,这才算是拿到了“生员”的功名。

也就是说,只要你把这本书吃透了,相当于别人研究诗经时,你在看诗经的内资料。

突然,隔雅间的窗有人影闪过,就在徐鹤朝那看去之时,那窗被人关上,什么也看不见了。

时间还是很张的,他这个县试的案首如果去了府试太过拉,县令老师的脸上肯定不好看。

徐鹤怀里揣着丰坊所赠的《诗注疏》心里想着事儿。

徐鹤闻言有诧异地看向丰坊,不知他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好。

本以为自己硕士、博士专业选择的就是十三经和古代科举考试方向。

一本《诗注疏》在后世看来或许随可得,但在当世,很多读书人一辈都是接不到的。

临走前,丰坊亲自送徐鹤下楼,行至楼梯之上,丰坊突然语重心长:“学业不可拉下,下次试务必参加,等你有了生员功名才好谈论其它!”

这算是科举路上第一个衔。

虽然有关《诗经》当代还有很多参考书,但朝廷就认这本《诗注疏》。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徐鹤只好作揖收下这本书。

这些对于这一世立志靠科举官的自己而言,都是一个个地雷,如果不扫清知识盲区,迟早会在一次次考试中爆炸,让自己的科考之路坎坷无比。

至于试,也称为“院试”,三年考两回,今年恰巧也是试之年。

这些天,徐鹤有空便苦读不止。

厘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之后,徐鹤将怀中的《诗注疏》掖了掖,大步朝城外走去。

可想而知,丰坊这是送了一份大礼给徐鹤。

徐鹤真的不知该收下还是拒绝。

考完府试后不久,初夏时,学政就会考各县。

这句话其实归纳总结一下,丰坊的意思就是:“我不图别的,我就是看上你这个人了!”

从茶楼来时,他转看向二楼刚刚丰坊所在雅间的窗

所以,当务之急还是读书、读书、读书。

而注疏这玩意对读书帮助太大了。

但说实话,烟若浩瀚的古籍,他还是有很多没读过,或者读过不求甚解的地方。

一本书递给徐鹤:“这本是我家传《诗注疏》,你拿回去好好研读,将来你若是以《诗》为本经考中士,那你们海陵徐家三代读《诗》登中杏榜也算一段佳话。”

所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徐鹤也着实想不通自己这,到底有什么丰坊看上的东西。

县试之后,到了四月,府试就要开考。

“其它?什么其它?”徐鹤有些莫名其妙。

过了府试,也就成了童生。

《诗经》众所周知是周到秋时,诗歌的总集,由汉代亨作传的称为《诗》,汉代郑玄曾加以笺注。到了唐代,孔颖达又为之作疏,称为《诗正义》或《诗注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