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百三十七章 余心之所善兮(2/3)

“老吴,我特么就不信了,凭什么西方那东西就都是好的,我们传统文化都是错的!抛开自然科学不说,想想我们那个时代,才过了不到一百年,大家又回寻找传统文化。到开设国学班,从小孩到大人,这说明什么?说明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所蕴神是合理的!可现在回看,都特么假招!那些所谓的‘国学级总裁班’我都上过,教授的平还不如人家黄承吉一个秀才呢。如今西方人还不敢侵略中国,民间变革的呼声也没有那么,咱们和满清的斗争说白了还是烂在锅里。如果我们一上来就斩断科举,后果很可能比我们那个时代还要糟,真要到了那时,你我就成千古罪人了!”

看到赵新的态度,汪中也知刚才话说的有些过了,起接过茶,这才:“汪某知殿下军务繁忙,可如今开科举之事已经刻不容缓,仓山公和瓯北公那里等着回信呢。”

赵新决定跟吴思宇好好谈谈这个问题,让大家对此有个正确认识。他整理了一下思绪,:“停废科举,开办新式学校当然是趋势,但下不是清末,外敌本谈不上,社会矛盾也没那么尖锐。我考虑了很久,如果冒然废掉,就会人为制造一场社会危机。”

赵新问:“那您看是开乡试呢还是开府试?”

嗬?赵新一听话里有情绪啊,他笑着给汪中重新沏了杯茶,恭恭敬敬的端到对方面前。赵新之所以这样,于公,汪中是北海镇小学的副校长;于私,他跟自己有半师之谊,知汪中格上的缺,人还是不错的。

“不敢。赵王军政统,万事缠,汪某此番不告而来,殿下不见也是应该。”

“什么?消灭地主阶级?”

“什么危机?”

“有理。”吴思宇:“休克疗法要不得。就算不为我们自己考虑,也得为下一代考虑。”

“瓦解不是正合你意?我记得你说过公有制下搞工业化,士绅是我们的天然敌人。”

“说实话,我一直没想明白你为什么要开科举,废了不好的吗?”

两人所说的府试是考秀才中的一关。清代的科举资格考试被称为“童试”,一共有三关,县试、府试、院试。如果只过了两关,就只能叫童生;三关都过了才能升级到生员,也就是秀才;院试要是没过,好吧,一年多后回见,还有场科试等着

赵新用力掐灭烟:“借用屈原一句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传统士绅阶层瓦解。”

“是‘士农工商’四民社会的彻底瓦解,继而导致整个社会阶层重组,也会使农村社会急剧衰落。”赵新烟,缓缓:“以我们目前的能力,本无法应对这样的局面。”

半个多小时后,赵新见到了汪中。他一上来就笑着:“容甫先生,什么事还让您大老远的跑一趟?”

“会。你别小看,在乡村行政系建立并完善前,基层法令的传播和公共德教育都要靠士绅。没了这些人,咱们的法律形同空文,大字不识的老百姓有几个能明白。再者,停了科举,传统文化还怎么传播?都考数理化了,《三字经》和《千字文》有谁愿意背?我承认儒家经典里有糟粕,推崇君权、父权、夫权,提倡愚忠、愚孝、愚节,可那是后人为了标榜皇权行注解才造成的。泼脏可以,总不能把孩一块给泼了吧?”

汪中:“府试怕是来不及了,乡试可以。”

汪中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到了黑龙江城,结果又枯坐着等了赵新两个小时,不免有些急躁,心里一不痛快,说话也就不客气了。

“这话我的确说过,不过事情得分两面讲。科举可不光是造就知识分,而是造就士绅阶层。你想没想过,在学校普及到乡村之前,士绅阶层的突然消失意味着什么?”

“咱们不是搞土地改革么,农村会衰落?”

书,写过诏书,还给阿桂和李侍尧当过幕僚。后来中风成残疾了,去了安定书院教书。”

下的吴思宇跟以前不同了,儿都有了,自然要为以后考虑。总不能老打天下,二世而亡吧。他看向赵新,语气中没了调侃之意:“你选的这条路可不好走啊!好多事咱们连借鉴的都没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