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百三十二章 收粮(2/3)

北海镇的粮基础定价是参考了济南府的粮市场。现在关内粮价这块都是由漕帮中人每月传消息到湖,再发回北海镇的。这两年虽然有所波动,但始终围绕着每石1.5两白银这基准线。

在他边的陈继山和尹兵卫等四人则是时不时的抬打量四周。很快,当陈继山的目光扫过柴如桂等三人,准备继续盯着那两个假赫哲人时,他突然瞳孔一缩,目光又转到柴如桂三人上,睛眯了起来。

刘老栓笑:“后生,再不卖家里都装不下了,俺家西厢房里堆的都是粮,咱村这公仓也放了不少。不卖等着长虫?去年俺家就卖了三千斤,王爷对咱百姓好,咱也不能拿陈粮卖,留着自家吃就中。等过两年钱攒够了,俺家也起个青砖大瓦房的两,过过地主老爷的日。”

“这呢!”正在下象棋的一村民看要输,正好听到叫自己,随即将棋盘拨拉:“等老卖完粮再回来收拾恁!”

柴如桂三人听了心下愕然,没想到在北海镇地居然能这么富。可人家刘老栓也说了,两年前开荒的时候苦着呢,尤其是了冬,白风一刮,只能呆在地窝棚里,第二年村里才在民政的帮助下,给每家盖了木刻楞。

粮站这边一次叫两人,被名的人过去后先报上自家准备售粮的数量,等粮站的人在册上登完记好手印,再带人仓库用粮取样,验看成分。

一般这时候民政的监督员就要在一旁检查。他的任务除了要确定磅秤没手脚,也要实每袋粮的成

此时柴如桂三人突然觉得上寒炸起,内气机有而发,心知情况不对,于是装作不经意的抬向四周一扫,三人的目光很快就落在了陈继山

“呸!老等着!你个臭棋篓!连这把算上,恁欠俺两枚白。”北海镇的一角币是用铜铝合金压铸的,因为铝多铜少,也被老百姓称为“白”。

此时二村的各家男女老少都聚集到了晒谷场,这一波那一伍。女人们一律都是坐在小板凳上,拿着锥和针线,要么纳鞋底,要么补衣服,顺手再掴打两下自家疯跑的孩

刘老栓卖四十石小麦是六十两白银,北海镇银元一枚是7.46克,银率和带清的925银一样,五枚对应一两,所以刘老栓这一次的收就是三百北海银元。

不过因为清廷在关外用兵,米价倒是涨的厉害。大米的价格由每石2.1两上升到3两,上涨了四成多;这主要是因为八旗兵的一日两餐还是以吃米为主。

李文清愕然:“卖那老多?万一有个灾的可咋办?”

“都静一静,”此时大喇叭里放的音乐已经结束,粮站的人便举着个铁喇叭开始名。

“现在开始叫人了!李富贵~~”

晒谷场上人攒动,声笑语,赵新和朱大贵则坐在仓库外木板墙下的木桩上低声谈,离着晒谷场也就十几米远。

谷窣确定成没问题后,下一步就是查称重,这也要在民政监督员的参与下行。

这三人别看跟其他老农一样蹲在地上,似乎松松垮垮的,可在陈继山看来,三人那姿势就跟站低桩一样,膝盖微微内扣,脚掌抓地,随时都能跟豹一样蹿去。

各家男人要么凑在一块说笑闲聊,要么就围在一看人下象棋或是新学会的棋。农民们忙活了大半年,直到这时候才能歇气,卖了粮买东西,都预备着过个好年。

民政派的监督员都是发前一天抓阄随机分,粮站的人一般也不知会派谁来监督,所以到目前为止想要合伙手脚非常难。

“胡全福~~”

“来咧!”

柴如桂三人都是练武多年,时时刻刻都在打熬功夫,日常的动作都是多年下来养成的。不过来了二村这些日,发现这里没人懂这个,三人也就放松了警惕。

查结束后,民政的监督员会先在售的粮外扣上蓝章,表明这袋是售状态,接着要开四联的单据,两份给农,一份给监督员,一份留存;之后农就可以凭着第二联单据去另外一张桌那里结算款项。因为常有人在卖粮的时候临时更改数量,所以拉粮的车则会在全统计完成后再派过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