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百三十一章 乔装下乡(2/3)

“譬如说这漕粮,我朝有正米和耗米之分。”

谷亯江藩抿了抿嘴,又:“另外除了正项,还有轻赍。”

其他三人听了都是沉默不语,连外面甲板上的手也直叹气。江藩见众人情绪低落,微微一笑:“其实在下有些好奇那北边的人是如何征收钱粮的,这次见到容甫先生定要一问。”

而“漕赠”则是专供运军长途挽运沿途盘剥等项开支,各地有的给银,有的给米;至于“脚银”则属于漕耗银米,此项银米分别作为津贴运军充兑粮杂费和征漕办公用项。

实际上北海镇之所以这么,主要就是嫌麻烦。新占领地区要搞征粮就离不开赋税,收税

洪亮吉这样喜好游历,关注天下的人,找地图一看,顿时就倒冷气。

扬州四大才在船上左右无事,一路上便谈天说地。四人中以江藩见识最广,年纪也是最长,所以其他三人主要都是听他说各地所见所闻。

此时坐在船舱一角的一个商人着一山东:“这位先生,听您说了这些,实在长见识。不过就在下看来,抛开蛮荒之地不说,这天下到了哪还不是都依着朝廷的王法?都差不多。”

“轻赍之项也属耗米,征收之时即折收银两,解仓场通济库,有的解,作为办理漕务开支。各地轻赍所占比重多寡视路途远近而定,路愈远,运粮开支越大,向粮征收的轻赍银额越重。譬如扬州,每石正项米收轻赍米额2斛6斗,折银一钱三分。要是湖广和浙江,每石则收一钱八分。”

原本他们以为只是小贼的北海镇,下的辖地居然已经东西横跨万里,南北纵横数千里。虽然地偏远不,可其所辖疆域已是天下十有其一。

船一多,速度就上不去。清代运河船运的速度因顺各有不同。因为北上是顺,规定每日航程最不能超过58里;再加上沿途各船闸检查,上下乘客和货,实际每天的航程也就是四十里。

焦循:“升斗小民本就谋生艰难,正项加上轻赍,唉!”

从扬州到湖并不远,乘船顺运河北上三百四十里就能到淮安,再换船转乌沙河就行。此时虽然各地漕船的挽运期已过,可从北通州南下的漕船都会在淮安府和扬州停靠,售从北地带来的货。再加上淮安府产的大豆行销江南,使得从扬州到淮安这一路河上南来北往的船只络绎不绝。

......

黄承吉好奇的问:“这又是何讲究?”

1789年的历九月,北海镇一年一度的秋粮收购又开始了。

当年新占领的地区咱不实行此制度,要等到完成土地收回和重分的工作后,才会执行。

江藩微微摇:“你当这就没了?还有其他附加呢。比如芦席税、漕赠、脚银,这都是朝廷规定的,再加上衙役欺诈贪索,名目实在太多了。”

“然也。我朝各有漕省每年合计征粮四百万石。运往京城存储的叫正兑米,运去通州存储的叫改兑米。就如扬州府,每年正兑米93600石,改兑米46990石。圣天在位至今,每年能收到八成就算过关,不过下因北地用兵,听说明年要涨到九成。”

跟后世一样,北海镇民政下设粮总站,在北海镇和富尔丹城设储备粮仓。各乡镇下设分站,主要负责下村收购,同时由民政派的稽查员随行,以防舞弊。除了粮总站,其他私人严禁涉足粮生意。

屏兄说的‘正米’就是官府鱼鳞册所收的吧?”焦循、钟怀和黄承吉三个年轻人平日里都是闷读书学问的,对漕运的事并不是很了解。

他所说的“芦席税”,就是每二石米征芦席一张,每席耗银一分;江南、浙江、江西、湖广等省,正兑米石都附征楞木松板,松板每片约用银1.7~2两不等,在州县所折征银额要4~5倍。

尤其是江藩,这位除了文采众,还能走夺槊,颇有古人豪放之风。想到北海镇能西征罗刹,攻取北海(贝加尔湖),拓地万里,不由心神飞驰,起了卫霍之心,恨不得一探究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