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十一章 从信牌到北海道(2/2)

“这可保不齐。我看他说着说着长崎就不说了,估计是在算计谁吧。”刘胜两手一叉,很有权威的样

赵新想着想着,就开始歪楼。

在这些玻璃里,包括了透明光洁的平板玻璃、彩丰富的单玻璃、加彩玻璃、玻璃胎琺瑯、玻璃画、以及多面切割镶嵌玻璃等。主要用于中建筑门窗、车舆乘、饮、文房,乃至装饰品;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鼻烟壶。

铜的买卖,赵新不想过多的掺和。因为即便是另一时空的铜价非常便宜,可清朝商人们本不会用金易。

也许……赵新突然想到,说不定玻璃这个事可以搞一下。

(清朝那边把岛国铜称为洋铜,岛国则称为棹铜,意思就是将铜加工成细长的棹形用于。)

刘胜他们早就溜了。

话说另一时空的玻璃鼻烟壶多少钱?好像只有几十块吧。他越想越觉得这事有搞

不过,开采来的褐煤经过粉碎,确实非常好的料。

“拿下北海天煤矿!”

至于俵,无非就是鱼翅鲍鱼和海参,外加少量的工艺品和武士刀。

想到这里,赵新一拍桌,大声说:“我改主意了,先拿下北海!”

“你说他会不会准备跟幕府开战?”赵亮问

总的来说,这还是一个易货贸易的时代。

对于现在的赴日贸易的唐人来说,最引他们的还是铜。

清廷在内条府造办下设有玻璃厂,通过早期欧洲传教士与西方商人引料、方和技术,研发制作廷御用玻璃

有了煤,再上蒸汽达,就有了电,而且大规模的机帆船队就可以实现。

黑的……黑的……,我勒个去的!是煤啊!

如果只是这样也还罢了。可是刘胜他们看到赵新的脸上一会咬牙切齿,一会又贼特兮兮的坏笑;同时嘴里还在嘀咕着什么。

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唐船的主要贸易商品是提炼的金砂或是金锭。承担运输的郑家船队将这些金运到印度的科罗曼德尔海岸易,可获取20%~40%的利。但当清朝完成统一,尤其是攻下了台湾岛灭了郑氏之后,幕府便立即停止了金锭的

丁国峰对其他五人说:“我说,赵总不是又在琢磨坑谁呢吧?”

赵新的目光转到会议桌上,一袋黑瓜引起了他的注意。

刘胜几人目瞪呆,这位上礼拜还说不要轻易扩大征兵规模,怎么这会儿又改主意了?

于是刘胜就对其他人使了个,六人便悄悄起去了甲板上,站在船舷边闲聊。。

他又想到接下来的问题,去了长崎可以跟清朝商人哪些贸易?

/109/109046/28303706.html

他可没有这个时间!没办法,不给信牌那就免费送炮弹。

确切的说,是北海的煤,而且还是品质动力煤。

北海镇附近其实也有煤矿,不过都是低品质的褐煤。褐煤的化学反应,而且容易风化,不易储存和运输,燃烧时对空气污染严重,会产生大量的黑灰。

吴思宇不经意间一抬,看到赵新从船舱里走了来。

“为什么要说又?”王远方奇怪的问:“他坑过谁?”

“你们瞧,他来了。”

“珲的清兵,还有那个仙台藩。”丁国峰一副我很了解赵新的样

既然早晚都要和德川幕府发生冲突,那就先拿北海开刀好了。

六人只见赵新慢悠悠的走到面前,上一烟,了几才缓缓说:“继续征兵。等下一批民到了,我们要把队伍扩大到至少一千五百人。”

“不至于吧。话说咱们可刚跟仙台藩那边签了协议啊。这还没两天呢就翻脸?”吴思宇不太肯定的说

“这你就不知了吧。我告诉你,仙台藩跟幕府不是一路的。”丁国峰洋洋得意的说

“给个理由呗。”刘胜盯着赵新问

第二年才能港。

岛国负责加工棹铜的那家商叫“泉屋”,就是后世的“住友商社”;此外还有从事纺织品贸易的越后屋,也就是后世的“三井商社”。

雷神号的会议室里静悄悄的,无人回应。

这个时代,清朝商人运往长崎最多的商品主要还是生丝、纺织品、药材、砂糖,以及少量用于染的矿和杂七杂八的书籍纸张。

清朝商人的事算是解决了。那么岛国那边除了人和金,还有什么是自己需要的?

“我去,这帮家伙什么时候走的?也不说一声。”赵新看着空的屋,无奈的说

本来他们几个正听着赵新说什么“虾夷”、“长崎”的,结果说着说着赵新就不声了,低着也不知在琢磨什么。

“你们就别瞎猜了。该知的时候自然就知了。”王远方劝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