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七章 东台一柱楼(2/3)

简单的说就是蔡家的老大因家中落,把自家的田地卖给了徐家。可是蔡家的祖坟就在这片田里,当时徐家就留了蔡家祖坟周围的一亩田,还给了蔡家。

这位徐老太爷,原名徐述夔,字孝文。

话说当年徐述夔在万般失望下,只得回乡钻研学问,撰写诗文。他在自家院中修建了一所书楼。因为书楼中央立着一,屋梁则像伞骨一样搭在这上,后来起名叫“一楼”。

而后蔡嘉树因为乡里捐资的事,在言语上冲撞了徐怀祖;徐怀祖就拿蔡嘉树的儿在国恤日剃说事儿,将蔡家告到县衙,着蔡家了捐款。蔡嘉树由此怀恨在心。

此后的十多年间,从未有人向徐怀祖提他父亲的这些书中存在谬误。

当年冬后,蔡嘉树就找上门来,说想把当年卖了两千四百两的田产,用九百六十两赎回。徐田哪能答应这个要求,当场给他轰了去。

家这事,发生在五年前。不过,这事的底还得从四十多年前说起了……”

几人将著作中的遣词用句仔细推敲,发现有一些文字的确是会引起非议的。但当时的文坛风气普遍认为好诗就要有风骨,不发几句牢,算不得上品。

徐述夔死后,徐怀祖——也就是徐寿南祖父,便请了父亲的两个学生徐首发和沈成濯两位秀才,来整理父亲的遗著,又延请名宿为遗著撰写序文,并刊刻书。这就是《一楼诗集》。

鲁寿山曾经叫徐山,曾是徐寿南祖父的跟班,少年时也读过一些书。因为他自幼便了徐家仆人,所以就跟了姓徐;至于那位还打着摆的潘秀成,则是徐家的车夫,原本也随了主家的姓叫徐秀成。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徐述夔在郁郁寡中去世,还不到六十岁。

这事儿当年在东台镇传的是沸沸扬扬。鲁寿山当年曾听主人徐怀祖讲过几次,也就记住了。

况且为《一楼诗集》写序的人里,除了时任盐场大使的姚德璘,另一位就是曾被乾隆称为“江南老名士”,死后被追封为太太师,赐谥文悫,贤良祠祭祀的苏州大儒沈德潜。

几人一番商议后,徐田决定将已经刻印发行的书以及书版上缴县衙,其他未刻印书籍后来也陆续上缴。

徐家的当家人就换成了徐老爷的儿田,也就是徐福南和徐寿南的父亲。

田随即找来了祖父的弟,也是著作整理者徐首发和沈成濯。这两个老秀才作为一楼文集的校对者,大名赫然列在书上的首页。(“首发成濯”暗合不满清廷剃发之意)

鲁寿山跟着徐寿南祖父多年,长大后因为办了几件差事,很得徐家的赏识。后来就让他改了回本姓,又在他的名字里加了个“寿”字。

而另一边的蔡嘉树回去之后,就在自家家童志璘(早年想泰州

结果这蔡嘉树临门前说,徐田祖父的《一楼诗集》里有“抵毁本朝”之语,要去告官。

乾隆三年(1738年)的时候,徐述夔时年三十五岁,中了乡试。可是因为他在考卷的答题写了一句“礼者,君所自尽者也”,这就犯了考官的忌讳。因此没能通过礼的磨勘,而且还被取消了今后参加会试的资格,从此与官场无缘。

这一年的夏天,徐怀祖发了急症,一命呜呼。

直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同村的蔡家老二蔡嘉树,因为跟徐家产生了田地纠纷,有了怨气。

要说这徐家,原本是江苏泰州附近东台县栟茶镇上最大的乡绅。事情要从这徐家老爷徐寿南的曾祖父,徐老太爷那儿说起。

随着吴思宇在一帮翻译着一些方言土语,一件令闻者无不黯然的往事被鲁寿山娓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