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卷 雨乱京华 第二百七十七章 初战平牢关(2/2)

“上箭。”

“攻城。”

双方几乎是同时下令擂鼓,平牢关城上,擂鼓将士手握大锤,一锤接着一锤,锤响这面刻有奉字的鹿大鼓,鼓声阵阵,宛如雷鸣。

“弓弩手,放箭。”

大喊,“蛮来了,蛮来了。”

沉闷的破空声响起,劲弩上的弦在空中不停的抖动,发嗡嗡嗡的声音,十把钢矢宛如惊雷瞬间刺破北蛮大军的防御,炸地而响,顷刻间就带走了数十名北蛮将士的命,即便是持着盾甲,也仍然难逃被串葫芦的命运。

张醒山也不是第一次面对这情况了,北蛮军队打起仗来毫无章法可言,就是依靠常年吃堆叠起来的生生的一刀一枪往前冲杀,不讲章法,没有逻辑,有的只是横冲直撞的血,所以大奉才会将其称为北蛮。

大奉和北蛮鼓舞士气的方式并无二致,无非是擂鼓助威,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鼓之威往往能左右战争双方一半的胜算。

但是北蛮却不这么称呼自己,他们称大奉为中原,因为在他们没有失去北境三州之前,中原确实就是大奉。

“唰。”

张醒山神沉的站在城,静静的看着前人山人海的北蛮大军,犷的号角声在城响起,将士们个个掌,看着前的北蛮大军,他们目光毅,并无怯意,大奉尚武,北境也是一样,在这些北地军中,他们不是北蛮,而是行走的军功。

战场上将士们决心的誓言盖过了下面北蛮大军的嘶吼。

/130/130783/32154170.html

回烈背着九环大砍刀带着后五万大军朝着平牢关近,在听到号角声后猛然伸手停下步伐,后大军齐齐停下,一面虎大鼓被推了上来。

正在翻阅兵书的张醒山在听到钟声后,眉一皱,拿起佩刀就往外走去,原本安静的城瞬间闹起来,有搬劲弩长弓的,有搬落石油的,还有站在塔楼烽火台奏号角的,整个平牢关一时间突然变得张了起来。

一把把机关劲弩被搬到城上,弓箭手弯弓搭箭,直指前方北蛮军队。

中原有兵家,虽然未,但却是对战场影响极大,大奉作战讲究兵阵和谋略,每次都能轻松制胜,甚至以少胜多。

不过这次让张醒山意外的是,前的北蛮将士虽然还是像往常那样不要命的往前冲,但很明显不再是盲目前冲,而是三人一组沿曲线前,而且隔着一段距离就会有盾甲兵持盾挡在前面。

“是。”

平牢关城,三声号角后,大鼓也被搬了来,直的立在城上。

鼓声过半,回烈刀大喝一声,后北蛮大军宛如打了血一般,似乎觉自己并不是在攻城,而是在饥荒之时抢夺大米馒;就现在看来,只要拿下来平牢关,那关后的可不就是白的白面馒吗?

如此一来,弓箭手就很难造成有效的杀伤,张醒山眉一皱转走到旁边的机关劲弩前,这机关劲弩便是墨家的产,足足五米长,虽说是弩,但他的可不是弩,而是和长枪一般大小的钢矢,杀伤力足以用恐怖来形容。

“擂鼓!”

他们自称为汗国,一来是因为自己一国之主为大汗,二来在北蛮方言中,汗有天下之意,汗国也可以理解为天下之国,可以说是竖之心,昭昭与野。

跑到塔楼端的年轻岗哨拼命的敲打着铜钟,一声接一声的闷响很快就传遍了平牢关。

张醒山大吼一声,旁边士卒哐哐哐在箭槽里卡上十支特定的钢矢,张醒山手臂上青暴起,真气突显,单手就拉开了平时两个士族竭尽全力才能拉开的劲弩,钢矢尖端直至前北蛮大军。

为此在北蛮境内,萌生了一大批年轻的士族将领,他们学兵法,讲谋略,慕容灼灼便是其中之一,这些人被称为少壮派将领,他们被那些手握军权的门阀贵族视为中钉中刺,因为这些人的崛起势必要分走他们手中的一分军权,军权这个东西,可是香饽饽,谁都不想与他人分一杯羹。

不过近些年来,北蛮军队也在尽力改变这局面,他们的将士虽然勇猛善战,度远胜那些中原士卒,但他们却在战斗中赢少输多,究其原因便离不开兵法二字。

张醒山大吼,“全军迎敌,绝不能让这些蛮夷踏平牢关一步。”

而这次慕容灼灼屯兵二十万南下便是一场豪赌,是少壮派和那些士族门阀的一次较量,此战若胜,那少壮派将会在北蛮王占据一席之地,甚至能和那些士族之人瓜分兵权,但若是失败了,那等待他们的肯定就是无尽的谩骂和指责。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