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十三章 铁桥(2/2)

河洛兵虽说仓促架起两座中型西域石炮,但在京襄军反攻夺回西岸阵地之前,两座中型西域石炮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也没能对铁桥造成什么实际的损毁。

宗王府此次随兀鲁烈视察前线的

而将这当成一个薄弱,持续不断的发起攻,达到消耗京襄的目的。

甚至到八月中旬察觉京襄最终乃是要在涧河上架

直到十月中旬,曹师雄才发现京襄在涧河上所架的铁桥,并没有借助河中心的桥墩作为支撑,而是直接凌架涧河宽逾十数丈的河之上,完全无惧上游的威胁,这时候才被迫组织兵,去攻京襄军在大桥以西的阵地。

两年对峙,对京襄的消耗有限,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倒是他们的大后方,为这两年如此量的摊派、资输送叫苦不迭。

为保障资输运,宗王府从各地征数十万民夫,令河东、河北、云朔等地好不容易恢复一些的生产,再次受到重创:越来越多的民夫亡,受匪军的蛊惑,地方上或暴|或逃亡的汉民也越来越多,单纯用武力镇压,并不能解决本问题。

设铁桥,曹师雄也没有立即行动起来。

因为他们也是依托印蹄岭以南坞寨营垒群,战事失利,不至于令防线崩溃,但几次大规模作战下来,双方的换比就有些难看了。

而仅仅小面积的桥板被纵火燃,在火势被扑灭之后,替换掉那些损毁的桥板,铁桥就快速恢复畅通——京襄军在东岸严阵以待的重甲步卒,在几艘涧河的战船合,快速杀西岸,与西岸兵会合,迅

速夺回战场的主动权。

接下来该怎么办?

因此京襄前期大力气对原址桥墩行加,曹师雄都没有大肆派兵扰袭、阻止。

因为京襄锐随时能通过铁桥涧河西岸战场,曹师雄他们不敢叫兀鲁烈亲自抵近视看铁桥的状况。

虽说镇戍军锐还没有大规模使用,但近两年对峙也没有叫京襄军伤及本,而且彼此防线经过长达数年的建设、加,又都如此完善,短时间内谁都看不到有突破的希望。

前后组织发动三次较大规模的攻,最多一次投近三万兵,近乎于决战,最近时前锋兵甚至杀到大桥西

然而通过铆接密连接起来的铁桥,即便桥面所铺的桥板被纵火燃,但桥夷然无损。

曹师雄召集匠师、有经验的石炮手,预估非要架起数座大型西域石炮,动用上百斤重的石弹反复轰击,才有可能危及铁桥本,但问题是,河洛兵要是能到这,就已经有能力掌控西岸战场了,又何必想着去摧毁铁桥?

一是汛季未过,再者当时涧河的湍中还有保留两组桥墩,河洛诸将都想着他们只要能从上游将木投掷到溪河里,逢暴雨势大涨去冲击桥墩,就能威胁到大桥。

事实上除了受王帐直辖的镇戍军锐外,河洛兵都总所辖的大军,这两年来减员累计超过两万,其他兵卒也是疲惫不堪,存在大量的伤病,暂时已经没有再次对涧河沿岸发动大规模攻的能力了。

而与京襄军作战这些年来,大家心里也都很清楚,过于急切的军事冒险,或者所谓的奇谋,只会带来不必要的大风险,甚至有可能葬送掉赤扈在中原战场上的战略优势。

将吏,都陷沉默之中。

印蹄岭相比铁桥到底是远了一些,但听曹师雄描述,兀鲁烈以及边的宗王府将吏,还是大能想象铁桥的模样。

由于铁桥以及东岸大的存在,除了京襄军在涧河东岸的步骑锐外,大量的战械,例如铁遁车、三弓弩车、蝎炮等也更为便捷战场——不是说河洛军没有这些战械,但受地形以及战阵实程度的限制,他们将战械投战场受到的限制大,发挥的作用小,损耗也大,在两军对垒上就再难夺得优势。

他们认为这一事实将使得他们可以展开的,遍布涧河上游沿岸,而不是急着组织兵攻京襄军在大桥西岸防御严密的阵地。

1秒记住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