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章 腊月(2/3)

事实上因为赤扈人侵、被迫背离乡、逃离家园的民势力,对楚山是没有排斥的。

东洲寨这是想尽可能将青壮男丁以及还算健壮的妇人、少年留下来,扩大兵规模,在白湖以南的临江地区更大规模修造垸堤、城寨,开垦粮田,而将更多孱弱的病残给南蔡招讨司,以示诚意,那些扶老携幼往东洲寨聚拢的民首领自然没有什么意见。

在磋谈期间南蔡招讨司承诺每月输往东洲寨一万石粮秣以示诚意,这也引大量的民势力往东洲寨聚集过来。

此时的荆北早已寒冬腊月,大地积有薄雪。

随着荆南荆北兵与南蔡招安司的封锁日益严密,荆联军秋冬之后已经没有办法再通过对周边州县的劫掠补充粮秣。

两日后,邓珪就陪同文横岳、汪伯潜、张辛直接前往庐宣旨,然后带着仲和一群僚属,集结侍卫兵,先行陪同文横岳前往楚州赴任;汪伯潜作为枢密副使、张辛作为御营司提举公事,留在庐州接宣武军后续的家小迁徙及将卒调戍等事。

被送来的民,也不会觉得是被抛弃,甚至留下来的健壮反倒有陷泥潭、裹足难去之

与孙彦舟、胡舟等贼将不同,东洲寨另辟蹊径,踞白湖与南蔡招讨司接磋谈招安事;孙彦舟不给东洲寨粮草,约束力十分有限,之前各家本就是联盟的质更多一些,有利则聚,无利则去。

每月一万石粮秣,看上去颇为可观,但脱壳去麸,一天不到三万斤粮可供用,仅能够勉维持三五万人的生计。

对聚拢过来的民势力,蒋昂等人主张去芜留菁、汰弱留

问题是过去这几年数以百万计的民南涌,与当地民众争地,激化了与地方的矛盾,被地方宗绅及民众所排斥,之后为了生计又被迫拿起刀枪劫州掠县,州县借招安名义行诱杀之事屡屡发生,双方的怨仇越来越,更谈不上有什么信任。

楚山这两年来在鄂北侨置南蔡县,那么大气力安置二十多万饥民,绝非荆南制置司天坠般的言巧语所能相比的。

除了从南蔡不断迁徙一分民众填荆门,南蔡招讨司更主要是从地方招募失地贫民以及招抚南下民开凿河、修筑长堰。

南蔡招讨司以桑赤、长林、樊台、章山四地设置大营,二十余座军寨沿荆北长堰与章樊——长林新河呈丁字形地而起。

倘若排除其他因素的扰,在南蔡招讨司与荆南制置司之间择选其一投降,绝大多数民势力乃至相当多的荆联军嫡系势力,都会选择后者。

与此同时,建邺城中最新的动向,也经密函传到此时还在荆北坐镇的徐怀手里。

湖打开之后,几乎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瘦骨嶙峋的饥民来投,然后经长林、赤桑大营疏导到沿荆北长堰、章樊-长林新河分布的二十多座军寨行安置。

湖乃至荆江,淡捕捞的收获都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维持多达一两百万人众的量消耗。

孙彦舟、胡舟等贼犹想观望形势,不肯接受招安,也仅能勉维持嫡系十数万人及家小的生存,更多附属于荆联军或者只能算荆联军外围的民势力任其自生自灭,生计变得更加艰难起来。

他们附随荆联军更多也是为了生存,并没有推翻朝廷的野心,甚至都愿意接受地方官府的招安。

这些民与南蔡迁来的民众以及从当地招募的失地民一起,投到长堰与新河的开凿、修造中去。

大悦,将诸将臣留在中饮宴,还给了邓珪、张辛二人诸多赏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