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三十一章 算计(2/2)

“我朝与赤扈相约兵伐燕,赤扈取契丹中京及北地域,而燕云诸州历来都为中原汉地,应归我朝——遂有北征云朔一役,而赤扈数万骑兵与此同时亦如约大鲜卑山杀往临潢、大定。然而赤扈如期攻陷临潢、大定,擒得契丹帝萧乙淳之余,还分奔袭辽,我朝却因贼暗通敌国,大军受挫于大同。官家恩,不追究我们罪责,但我们汗颜愧对君恩,蔡相于朝中也寝难安!诸公当勉力而为啊!”

…………

刘世中自幼长于军中,从父兄与党项人攻伐守御,屡立战功,曾知环、秦等州事,又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秦凤经略使等职,论及威望,乃是军中屈指可数的老帅。

“好了,天雄军溃于大同,早有定论,莫要再议论!”刘世中沉声制止麾下将领扯开话题,转向曹师雄问,“曹统制,官家着你重整天雄军,时至今日已快有两个月了,朔州、岚谷的防御,怎么迟迟都没有定案拿来?”

刘氏在西军也是数代为将。

虽然在涔山时,听父、叔议论过这可能,但亲耳听刘世中真就这样的安排,坐其父曹师雄后的曹轩文还是难掩心里的震惊,低声问孟俭:“这是怎么回事,刘世中真就不怕养虎为患?”

“师雄此来太原,正要找经略使禀报这事,”曹师雄沉,“我原本属意解忠、朱、雷腾各领一将兵,但、文二将屡有异议,言解忠等人不识军战阵图,难堪大任,此事便悬而未决。而朔州兵原本可以编为一将,但厘定兵册时,却发现留守朔州多为桐柏山卒,倘若编为一将兵,与大越兵制有违,兼之外面有谣传,师雄心里也觉得这事甚是难办。除了这两件事需要请示经略使外,还有一件事,就是师雄此次前来太原之时,原监军使院指挥使潘成虎从朔州遣人传信,朔州兵与岚谷驻兵剿西山蕃胡。师雄觉得此事关系重大,也需要经略使亲自定度……”

“既然是谣传,便不需要它,难不成我们整日靠捕风捉影办事吗?”刘世中皱着眉,“那徐怀与徐武碛、徐武坤等人在唐州时,就助王相剿灭匪有功;此前助朱沆郎君率天雄军残大同,更殊赏大功——我看权且可由徐怀直接担任都虞候,统领朔州兵——他们要与岚谷驻兵清剿西山蕃胡,这也是好事,岚州当速速筹划起来。赤扈都攻陷临潢、大定了,我等率十数万兵在河东不能碌碌无为,可以先从清剿西山蕃胡起,以君恩!”

“若非天雄军太过窝,在大同城内都没能撑过三五天,何需这般曲折?”

太原经略安抚使府,十数河东位权重的将臣坐大堂之上,须发已然霜白的经略使刘世中居中而坐,声音苍老而沙哑的提及这次急召集诸将吏到太原府议事的缘由。

当然,天雄军在大同城都没能撑过五天,就因为葛怀聪等将弃军逃跑而溃灭,大家无法指责东路军迟迟不援;组成东路军的骁胜、宣武两军诸将,更不可能认为他们对天雄军的溃灭要承担什么责任。

…………

他接下来又吩咐孟平等将即刻赶去宁武加戒备,便与曹师利带着长曹轩文、谋吏孟俭等人,在百余扈骑的簇拥下,直接往岢岚城南的津渡驰去,准备从那里渡过汾,穿过吕梁山赶去太原。

“刘世中料定朝廷会再起伐燕之意,徐怀剿西山蕃胡有成,乃是河东之功,是他刘世中在河东积极取,倘若徐怀剿西山蕃胡不成,损兵折将,不是更遂了他们的意?刘世中为何要阻止?”孟俭低声说,“而刘师中声声咬定徐怀几次都是襄助王家父立功,这时候也以此为由举荐他以都虞候统领朔州兵,也是要王家父无法摆脱这个祸害。刘世中统兵作战已无锐气,但心里算计着呢……”

,师雄不便耽搁,这便直接赶往太原参见经略使,就不陪同诸公返回州城了!”曹师雄脸沉,朝王行、荀延年等人拱拱手,说

这样一来,待朝廷决议再次伐燕时,他们凭借着前期所的准备工作,也能得到上意嘉许。

虽说对外一致宣称岳海楼暗通敌国乃是天雄军受挫的本原因,但千里迢迢赶往河东后迟迟不知归日的骁胜、宣武两军将领,怎么可能不抱怨葛伯奕等天雄军将帅的无能、怯战?

然而此时的刘世中已垂垂老矣,早没有当年的锐气,但依靠这些年养成的政治锐,揣测朝廷近期极可能再起伐燕之意。他急将诸将召来太原,一来传递信息,二来希望诸将早早好准备。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