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计(2/2)

萧林石率去守应州,也完全没有再一步寻东路军主力作战的意思……

他随王禀北上,从到尾的的本目标就是将更多的桐柏山卒带回去,为桐柏山在即将来临的滔天大难中多保留几分元气。

中后期这一制度便执行不下去,将卒倘若在驻地成亲,家小随军或迁回原籍地都是惯常事。

目前他们仅仅完成这个目标的半程而已。

徐怀从来不抱有这样的幻想。

契丹垂垂老矣,其兵之状况可能也就比大越禁军稍好一些。

当然,大祸真正来临时的状况必然是极其复杂的,徐怀不可能现在就准预测到一切,甚至都不排除赤扈人有可能从辽西走廊南燕蓟,然后经河北路直汴京,太行山以西的河东路可能暂时无忧。

这样才能保桐柏山卒以及更多的人在漫漫两千里之遥的南撤途中,不会因为缺乏粮草而崩溃,不会为不得不从民间抢劫粮而令好不容易塑造起来的军心涣散掉。

徐怀有什么自信,觉得三千桐柏山卒能抵挡住赤扈人南下的洪

有用的明晰情报很有限,但都极不乐观。

事情真要能如此轻易解决,那就不会有什么滔天祸了。

在预料到情况不对时,提前安排妇孺南下,并不是难办的事情。

听徐怀絮絮叨叨说了诸多安排,柳琼儿心的朝北窗看去,问:“赤扈人的骑兵真会这么快南下吗?”

桐柏山卒倘若能在南撤途中保持整编战斗力,不仅三千人撤回桐柏山不会成什么大问题,还有可能携带更多的人前往桐柏山。

为此徐怀计划编制人数庞大的工辎营,或者将一分兵卒直接从兵册里抹掉,直接编铸锋堂的商队之中。

但不怎么说,必要的准备工作必需以最快的速度行起来。

大越立朝之初,禁军将卒的家小都要集中安置到京畿,受左右军巡院辖,而禁军兵卒驻守地方也是以三年为一期换。

其实抹不抹除都不无所谓。

反而是正而八经的战营编制,徐怀并不急于着手去,毕竟授不授他们厢都指挥使以及这一将职授给谁,额外会授几名营指挥使,这都得是朝廷来定;当然同时也得看王番上呈朝廷的奏章里会怎么写。

徐怀他们从大同城撤往武周山时,就有过领教,甚至还斩获上千颗蕃兵颅。

但是,赤扈人在三十年间迅速崛起,三十年来一直不间断的往周边兼并扩张,其兵将卒三十年以来不间断的在锤练,此时或许正是其战斗力最为巅峰之期,以致契丹最锐的骑兵在赤扈骑兵面前都丝毫没有抵挡之力。

或其他安全区域去。

徐怀也绝对不会拿契丹骑兵去衡量赤扈骑兵的战斗力。

山南北诸蕃胡族,在容貌上与中原汉人还是有相当分明的特征区别,越雨楼不专门培养一批细作,将来想对赤扈人行情报刺探及渗透将会非常困难。

哪怕是萧林石仓促之间组织起来的蕃兵,战斗力也绝谈不上有多

就目前来说,他们只有通过抓捕或收买契丹人,才能间接的了解契丹最后所剩不多的锐在大鲜卑山以东腹心地抵挡赤扈人的作战状况。

“最迟不会拖过两年,”徐怀说,“在朔州、大同,汉蕃通婚的不多,但也不是没有。在滞留朔州的这么多妇孺里,你将那些嫁于汉民为妻,生养嗣算是汉民、却还保留一些胡人特征的妇孺挑选来,看能不能挑些胆气值得一观的人手收越雨楼行培养……”

因此,徐怀不会觉得朔州胡族妇孺是什么累赘,只要安排恰当,这些妇孺甚至可以提前南下。

南撤通说难也不难,主要还是在预计的南撤通上置办更多的铸锋山庄,暗中储备必要的南撤补给资及牲,提供临时落脚之地。

除了励锋院、越雨楼,以铸锋堂铺院及商队的名义,暗中铺设三千人南撤的通,才是他们接下来要的重中之重。

这压就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存在。

大越禁厢军历来有吃空饷的传统,兵册里有十之一二的兵卒查不到实人、真人,在当下的大越,能算多大的事情?

徐怀从来都没有幻想过,在最快可能仅一年,最迟不过两年、赤扈人数万乃至十数万骑兵如洪一般越过山南下,他凭借三千桐柏山卒就能力挽狂澜,能将赤扈骑兵挡在朔州以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