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九章 嘴里一句实话没有(2/2)

相人准啊。

下午他重新回到鸟市摆摊。

“不行!不,以后就别来卖了!”

朱娘说话谨慎,像极了为孩学业心的父母。

朱浩故意嚷嚷:“我娘病了,就靠抓来的兔钱,等回给娘抓药治病……这位大哥你怎么不讲理呢?呜呜……大家伙儿评评理啊。”

见对方说话的气很官方,朱浩蹙眉问:“我一个小孩卖兔,还要钱?可我没卖去一只啊。”

免得被朱娘当成是他把陆先生给气走,毕竟朱浩之前没给陆先生好脸

一个市井落街的醉鬼,居然就被她相中觉得有真本事,最后还证明确实大有来,还是青史留名那

朱娘本来还想问问儿去这段时间的收获,但一想没带书本不说,还没带文房四宝,最多简单试探一下儿学问就不错了,能教到什么?

朱娘白了儿,不再跟小孩贫嘴,赶安排去找仲叔打听陆先生住所。

明朝书画名家众多,能跟唐寅媲者不在少数,只是因为唐寅遭遇非常奇葩,堂堂南直隶解元几乎是稳中士的,结果却遭遇科场舞弊案,会试名落孙山不说,还被朝廷贬斥为小吏,勒令一生不得为官,其后人生起起伏伏,既有修筑桃庵别业的壮举,也有宁王府装疯卖傻侥幸逃脱的不堪,其游于江湖,埋没于书画,作品终成传世珍品。

朱浩突然觉到,这个娘虽然有时候事一光却着实不错。

这样一个中晚年穷困潦倒的落魄书生,靠书画赚钱,浑浑噩噩勉度日,有什么值得称的?

随即他便遇到麻烦。

请后半辈全靠朋友接济才能过活的唐伯虎来当自己的老师,一看就很不靠谱。

朱浩的生意看就要黄。

朱浩回到家。

这年虽然没人收什么摊位费,但还是会有人借机敛财,也不知是坊主找来的人,还是市井泼,非要让朱浩付摆摊钱。

好像连自家晒盐之事都不那么重要了。

生意啊。

朱娘:“难得陆先生对小浩不嫌弃,有意招为学生,这也算是小浩的造化,若陆先生真有本事,对以后小浩走科举之途大有裨益,咱家长的不能不替他留心。”

……

朱浩终于不用再被什么莫名其妙而来的先生桎梏。

“这位陆先生跟王府教习有来往,说明很有本事,这样吧,仲叔去打探一下,清楚他的落脚地,备一份厚礼送去……”

朱浩不得不这么说。

那人:“地方你占了,兔吃喝拉撒什么的,不要人收拾?看你也没什么生意,就一文钱吧,明天若还是我当班,你不用再给就是。”

李姨娘近前:“若人家实在不愿教的话,夫人还是别勉了,不如给浩少爷找个正经的先生要。”

朱浩更实在:“我哪里知他住在哪儿?本来好端端钓鱼,突然来了个人……好像是兴王府的教习,跟他说了几句话后就走了,然后没过多久我们便分开……不如娘等他下次来,直接询问。”

纵舆论走向,正是朱浩擅长的。

陆先生跟隋公言说住址时没避讳朱浩,朱浩耳朵不聋,更是有心人,只是他不想让朱娘继续找此人。

朱浩摊摊手,“没成生意也就没钱啊……没听说谁家小孩生意,家里会先给几文钱留着地保费的……要不你这样吧,等我把兔去,立即给你钱,这总该可以吧?”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主要是因为他人生经历丰富,是个有故事的人。

“那他教了你什么?他……住在何?”

就在此时,一个稚气的声音响起:“晌见你在河边钓鱼,这晌午才过,你娘就病倒了?你不会是想说,晌钓鱼也是为了卖掉鱼给你娘治病吧?哼,嘴里一句实话都没有,坏一个!”

朱娘对陆先生很重视。

其实朱浩知陆先生的居所。

朱浩:“那娘要赶了,听陆先生跟兴王府那个教习朋友说,过几天就要离开安陆,若他就这么走了……到底算不算是我的先生?一字之师?”

“卖兔属于正经买卖,在这鸟市买卖就要地保费,这是规矩……”

朱娘闻言蹙眉:“你这孩,真是的……跟着先生去一趟,居然不看看他住在哪里?”

所以还是问人在何比较稳妥。

正德年间是如何的窘迫,谁都清楚。

“就算你真是唐寅,还能帮到我不成?”

……

显然李姨娘在这件事上没那么执着,更务实一些,反而朱娘有主次不分。

朱娘一直切等儿回来,一见面就赶上来抓着儿的肩膀问:“陆先生呢?”

朱浩想都没想,脱

果然人们迅速聚拢过来,指指

地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一天两天?

“回去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