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将这些资财搜刮上来一分,渡过
前的难关绰绰有余。可问题又来了,怎么搜刮?就连李泰自己都不愿意捐输家财帮助霸府渡过难关,又怎么能奢望其他人毁家纾难。
下摆在面前比较重要的几个问题,首先一个就是田曹所掌
的公廨田、职田与华州诸官屯产业等生产
门急缺粮
、工
与耕
等等,如果不能尽快备齐,那么就会耽误即将到来的
耕,如果影响了今年的收成,光景必然更加艰难。
当然过去一年霸府消耗如此大,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过去这一两年时间里,李泰一直都在大批量的搜买粮
,使得粮价一直都维持在一个较
的价位上。
由于久不任职于霸府,李泰已经很有没有受过贫穷的滋味了,但今再返霸府,这熟悉的
觉霎时间就回来了。
但是租调虽然收上来了,却就像是沙漠里撒了一泡,地
都不见
就他妈没了。众豪
督将们自己垫付的
资讨要不来,回乡的路费都他妈没有了,自然也是想走都走不了,只能继续在这里耗着。
霸府虽然没钱,但不意味着整个关西都仍一贫如洗,就拿李泰自己来说,他今所掌握的粮供养霸府一年都问题不大。而其他境域豪
们未必有他这么财雄势大,但也必然都是家底殷实。
现今东魏的军事危机已经解除了,这些州郡人自然没有再集聚起来的必要,当然是要尽快散诸州郡,减轻霸府中枢的养军压力。
第二个比较重要的是外兵曹,外兵曹负责州郡人军事,主要是调度集散与给养等。
瞅着众人都是一筹莫展的样
,李泰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太好的思路,毕竟他不当穷
很久了。
事实上早在去年东魏刚刚撤军,台府便下达了诸军退散的命令,但一直到转过年来,仍然有许多人滞留在华州与雍州之间,第一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给养上路,第二是霸府欠钱不还。
但今事情摆在案,都是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稍作沉
后他便提
了两个思路。第一就是由霸府派遣使者前往诸州郡盘查库余,将这些库余
资
计清楚后再向民间发卖,用以换取急需的
资。
东魏大军自玉璧败退的时候,倒是丢弃了相当一分的给养
资,但却都被玉璧城守军与河东当地人
就近收取瓜分了。大行台就算再不要脸,也不好意思勒令他们把这些战利品上缴。
十月秋收结束后,霸府便着令诸军各自本乡输给资以补军用,等到各方租调尽数输
霸府之后,再
行统一的归还,正好可以发给作为诸军返乡所耗
资。
可就算这么耗下去,瞅着今年秋收之前霸府都不会有大笔的钱粮
项,很难逐一付清垫资。而因为担心诸军因为饥饿而哗变闹事,又不得不到
搜刮榨取一
资来分给诸军,吊着他们不准闹事。
其他的问题虽然也有,但相对而言最严重的还是当下这两个问题。而这两个问题要解决起来也很简单,有钱有就行,但棘手
就在于没钱也没
。
虽然霸府并不需要就市购买粮,但民间余粮不丰也让其获取粮草的成本增加,而且需要调用其他
类的库存来同州郡官府
行一个仓
置换。一番折腾下来,虽然霸府大军并没有渡河作战,但这半年下来消耗的
资较之战时也不差多少。
当下租调贡赋所收
李泰倒是上缴了一批资货,但却并不是基本的消耗品,全都是端的布帛金银财货,并不能直接用来使用。
俗话说破船也有三千钉,但用在霸府这里就是这破船上虽然一个钉都没有,但还冲浪冲的
过瘾。
就于乡里,也需要霸府统筹调度周济
资,结果就是关内诸州几乎全都扫空了府库、咬
牙关输给粮草,接下来这一年估计都得寅吃卯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