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0019 瓜保熟否(2/2)

这市场规模虽然不大,但商品类却不少,单单李泰沿途所见,菜市里面是市,几剥了的羊被吊挂在木架上,膻气迎风飘散。再往南则是手工编制的各笼筐和,还有许多灰扑扑的陶杂错摆设。

李泰闻言后大吃惊,还没来得及兴有白拿的机会,那说话大气的老乡已经又说:“只要布,一斗菽一匹布!”

李泰觉得这未必是西魏政府恤民众,凭其窘迫财政情况,不收取相关的市税,只能说明市场易萎靡,若再加征税钱,商品经济规模只会更加缩

“这位郎君想是外乡来客,乡人并非惜货不卖,只是关西恶钱杂多,市中不行久矣!”

市之后,李泰并没有急于往里面走,而是在市门左右打量,直到随从来问,才有些奇怪的说:“这市场怎么没有榜书料时价?”

这老乡答得倒是脆,李泰又问:“折钱呢?”

关中老乡这么情的吗?

李泰虽然不理解不同商品和劳动力的价值兑换,但也觉得这价格有贵。黄豆这基础农作,撒在地就能生长,作布的工序却要繁琐得多。

这时候,一个观察了他们好久的看客走上来,向李泰拱手说:“观郎君行仪气派,采买料必然不少,想在散市收齐也难。后方小铺是某邸业,乡土所应有尽有,城里许多名家都作供给,不如铺坐论事宜?”

百龄数好十几枚市钱,可是直到行市门,都没人上前收钱,只有一名队主警告他们不得在市场中喧哗闹事。

“不要钱!”

李泰心里慨着,又随手指了其他几货品询问价格,那老乡虽然烦他只问不买,但见他实在人多,也只耐着一一回答。用来衡量易的,无一例外都是布帛,最过分的,就连那一瓦罐榆钱,都只要三拃布!

老乡们不论钱,一时间李泰竟搞不清楚究竟是乡情如此,还是这些老乡故意在耍他这个外乡人,心里不免有郁闷,屈指敲敲老乡装芝麻的葫芦,恶狠狠问:“你这瓜,保熟吗?”

看来古代小农经济,还是习惯以易方式啊。

李泰听到这话不免大汗,愈关西民风之彪悍。

“西朝居然不收市钱?”

李泰不想闹什么何不糜的笑话,转念又问了一句。

随从里一名老关西便说:“关东大市可能会有,关西从来无此,市买卖都是附近乡邻,诚信是本,谁要欺诈行骗,群众也不容他活着市,败坏乡风!”

“那一匹布多少钱?”

本着货比三家、不冤大的原则,李泰翻,走到一个摊位前,指着一罐黄豆问。那豆较之他后世所见要更小且瘪,看着就有发育不良的样

五谷、芝麻等等,后世常见的谷粮,除了玉米之外,几乎都有摆设,还有榆钱和其他李泰见所未见的植籽和块。但是经过加工的米面粮,却不在外摆设,只有商铺中有售。

“三斗麦,一匹布!”

卖粮的是一个脸黝黑的中年人,似乎不习惯李泰这么亲切的称呼,又瞧他人多势众,显得有些畏怯,过一会儿才抬手摇摆:“不要钱……”

篱笆围墙与外界隔开,远远便可看到市门前有甲兵驻守。

百龄将数好的钱币丢回车上钱筐里,神情颇诧异。显然是河北市场多收市钱,让他有无所适从。

那老乡说话仍是大气,竖起一手指说:“一斗菽!”

百龄在市场寻人问话,得知粮市还在市内南沿,一行人便先去买粮,然后再闲逛。

粮市的面积不小,几乎占了整个市场将近一半,所卖的粮类也是五八门。

李泰忽然觉自己智商受到了侮辱,直接转去了另一摊位,指着一麻袋的大麦问:“这麦市价多少?”

“老乡,这黄豆、菽粮时价多少钱?”

“不要钱!”

市场规矩虽然简陋,但气氛还好,门所见便是一片菜市,几行铺业排立,但更多的还是席地或者板车搭成一个摊位,看着倒想后世年节可见的庙会或者大集,虽然闹但也并不杂

布是比较糙的麻织品,也是平民穿着最普遍的衣料,一匹布四十尺,照人均八尺计,也能剪裁五个人的衣服,却只能换一斗十二斤的黄豆,换算成后世计量则只有五斤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