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6章,日进万金(2/2)

“五十六万两白银?”

这也是朱厚照吩咐的,琉璃阁晚上的灯不要熄灭,要一直着,就是要让京城的人都看看这个琉璃灯。

自己再过两年多的时间就要登基,要成为这大明朝的皇帝,自然是要早早的准备,提前就摸清楚一些情况来,免得到时候不小心落死了。

时间在慢慢的逝。

看似钟正盈野的弘治朝,其实已经埋藏了大的隐患,其中最大的隐患就是文官集团的坐大,文官集团逐渐的成为了,大地主、大商人、大士绅利益的代言人。

历史上的大明朝之所以会奔溃,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财政崩溃,朝廷收不到税,本就没办法去办大事,没办法说去整顿边军、打击贼寇、也没办法去赈灾救民等等。

再加上吏治腐败、贪污横行,朝廷即便是拨再多的银和粮去赈灾,最后都到了那些官员的嘴里面。

还算不错,一天就搞到了五十六万两银,相信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这个销售都会非常的火爆,而且到时候还可以卖到大明各地去,这玻璃将成为自己手中最赚钱的买卖。

,这随随便便的就去了。”

听说满一万送两千的时候,又会忍不住再多上一些银,上万两的银去,那是一都不心疼。

“今日大家都辛苦了,这月每人加五两银的奖励!”

偏偏这大明朝的官员最会装穷,历史上崇祯皇帝让大家捐款,结果满朝的文武大臣只捐了20万两银,等到李自成打了京城,从百官、内监、勋贵、还有民间等等总共搜刮到了7000万两白银。

这还仅仅只是搜刮来的分,事实上,有人估计在当时的京城,可能至少都藏着几亿两银

但这一切都是假象。

“公,内阁谢阁老家的人来店里面消费了三万两银!”

看到他们的时候,你就不会觉得大明朝很穷了,你甚至于会觉得大明朝是非常富裕的。

朱厚照一听,也是满意的

由此可见,这大明朝不是没有银,绝大多数的银都被这些官员、太监、勋贵、士绅、商人等等给埋在了地下,用银成砖块铺成砖,挖大地窖,里面藏着大量的金银,成银冬瓜、金葫芦等等。

朱厚照一听,眉一扬。

记录的本也是越来越厚,同时一箱、一箱的银、银票也是不断地搬上来,将整个二楼给堆得满满的。

等到天逐渐的放暗,华灯初上,整个琉璃阁变得更加的耀,宛如黑夜之中的萤火虫,周围一大片的区域都可以清楚的看到。

他们烈的反对商税、反对盐政改革、也拼命的打压武将勋贵,压榨边军等等,将整个大明朝一步步的给蛀空,甚至于还通过各各样的办法来限制皇权,把持整个大明朝上下的权力和利益。

朱厚照心里面默默的思索起来。

到了后面,即便是天动他们的利益,也会遭到他们的烈反对和抵制,甚至于不惜让天、吃红等等。

国库空虚不敷都可以饿死老鼠,天天天为银的事情发愁,总想着开征税商税搞来整顿下军务、巩固下边防什么的。

还有大明的老百姓,穷困潦倒,一到冬天的时候,不知有多少人变成了乞丐、民,靠着到乞讨来过冬,也不知有多少百姓因为缺衣少而冻死、饿死的。

仔细的回忆起谢迁的资料来,这个谢迁浙江余姚的大家族,家里面本就是大地主、大士绅,再加上这谢家人才辈了谢迁这样的阁老,这谢家在浙江、浙江地区一带那是真正的无霸。

几百、上千两银的琉璃制品那是睛都不眨一下就买了。

吴老三无比兴奋的来到朱厚照的边,向朱厚照汇报起今日的销售情况来。

“公,已经统计来,今日总共销售了五十六万白银!”

“这谢迁历史上多少次烈反对收商税,看来也是很正常的啊,只靠家里面的那些土地收地租的话,猴年月才可以收到这三万两银?”

就在朱厚照思索之际,刘瑾又过来汇报

“嗯,还不错,还不错!”

看看现在的琉璃阁,闹非凡,几百平的店内都是前来大手大脚的公哥、贵夫人什么的。

就像现在,这大明朝似乎到都很穷。

“三万两银?”

总之大明朝其实是非常有钱的,是这个时候全世界最富裕的地方,岂会没有银

朱厚照心里面也是忍不住叹起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