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三百八十五 朝堂论水(2/2)

姒禹也不说话,手中事向殿门一伸,只听得喀喀连声,那支闪亮的铁尺竟一节节连续暴长,顷刻之间直抵正殿门槛,光闪闪足有六丈余。又一伸手,铁尺喀喀喀缩回,又成了一支铁杖。

召伯虎机,拱手笑:「先生执铁杖而行,莫非有内伤?」

凡此等等,九州之内凡得利者,患无不在!此为天下患之大势也。」

货吞噬生灵,莫此为甚!天下,皆可生利。天下,皆可为害。兴利而去患,经国第一大计也。禹之为大,与天地同在者,疏导百川海,也。

众目睽睽之下,此人毫无窘,坦然走到殿中一拱手:「布衣姒禹,参见天。」

姬胡笑:「孤年轻不知事,未得远迎,先生见谅,请座。」

「探?」周公定不禁噗地笑声来:「四尺铁,也能探量江河之?」

「国公以为,江河之,常几许?」姒禹依旧淡漠如前。

一个村夫渔樵,安得如此尊贵?大臣们如何不惊讶莫名。姒禹一座,大臣们便接耳地嘀咕起来。

随着「姒禹晋见」的迭次传呼,殿前司礼导引着一个人走殿来。大臣们惊讶得异同声地噫了一声。

「非也。」姒禹第一次朗地笑了笑,语态也是分外平和庄重:「大禹之时,河患自是最烈。然自大禹合天下民力,十三年全力疏导,大河海之已框定大势,险难中段业已明白如画,河决之患已是百不遇一。」

「业有专,术有专攻,如此而已,何足哉。」

「世无不治之患,全在为与不为之间也。」

只此一句,这个布衣工的傲骨争争角。大臣们一时愣怔,却也不禁肃然起敬。

周公定说完,还特意向荣夷瞟得一,朝臣们皆知其意。大家都知周王已内定荣夷主理整修利之事,亦知荣夷其人是个杂家通才,但却不相信他竟有工之能。

「奇哉怪哉!如此神奇之探铁尺,老夫孤陋寡闻也!」

之为害,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漂没财

荣夷见探铁尺震住了倨傲的大臣们,更觉应趁打铁敲定此事,思忖间向姒禹一拱手:「先生有神之号,敢问天下患,大势如何?」

「天以一生,浮天载地,下无所不至,万无所不。是故,为万先也。自古及今,乃不可须臾离者也。然则,之为善也大,之为害亦烈。盘古生人三大患,也,火也,兽也。察其为害之烈,之劫难,世间第一大患也。

是井田渠支渠荒疏日久,再加上引涝工程艰繁,患难治,须得妥选务之人主理方得成事。」

此人一麻布短衣,手中一支长闪亮的铁杖,背斗笠,脚下草鞋,黝黑瘦又细长,活似一大火余烬中捡的枯枝木炭。姬胡心中一亮,他在古书刻简中看到的大禹治时的形象便是如此。

荣夷自然能理会得众臣之意,立即慨然站将姒禹其人其事扼要说了一遍,末了:「关中患不治,国本便不得固。荣夷举荐姒禹治。其人能否担承总工重任,臣请朝议决之,天断之。」

「敢问先生,天下患,是否以大河之患为首?」苍迈的洛邑留守突然问

「天下患,皆可治乎?」一直沉默的芮良夫此时突然了一句。

查方今天下,大周灾难十之八九在患。中原腹地有大河之患,晋国有汾济之患,东方齐国有海患济患,北方燕国有辽之患,南方亦有江患泽患,关中王畿有泾渭之患,吴越有震泽之患与海难之患。岭南之地,更是患荒漭及于太古。

「这是探铁尺,并非铁杖。」姒禹淡淡一句。

姬胡大袖一挥:「宣姒禹。」

「九州,一千二百五十二条。程八百里以上者,一百三十七条。」姒禹肃然正容,方才的淡漠散漫一扫而去,略带吴越音的雅言响亮清晰地回在大殿内:

「吾常闻得,河之常三丈余,江之常五丈余。」

司礼官员将姒禹领到王案左手侧下的大案前,将其虚扶座,转去了。这张座案比召伯虎的首相座案还靠前三步,且正在两方大臣的中央位置,显然是国士应对的最尊贵位置。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